·动漫优才千人培养工程启动
·刘命信检察长6日做客民生在线
·岛城"律政佳人"网上PK 秀真我风采
·三八妇女节购机票减现金送大礼
崂山区新闻网> 时政要闻 >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青岛崂山区:“锅台上的产业”促民富
 

青岛新闻网 2009-02-14 12:55:11 人民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都说正月不干活,这是崂山农民传统的风俗,可在正月初六这一天,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王山口社区的乔秀珍阿姨就接到订货电话。说起这乔秀珍可是远近闻名的大红人,还送她一个昵称"乔婆婆",乔婆婆今年53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可就是这么一个农村妇女把最平常不过的居家过日子的手艺"做馒头"做成了一种致富的本领。这不,正月初六就有人打电话定了五十箱馒头。

    乔婆婆介绍说:"现在还轻闲些,想想刚进腊月门,那真是一个字'累',上门定馒头的人太多了,大部分是老顾客, 我和儿媳妇儿24小时两班倒,忙到腊月三十,到最后还有很多顾客没有买上。就是放假了,我的电话依然是'热线',响个不停,都是定馒头的,有的还托人找到我,要求无论如何挤出几箱。人家城里人看重的就是王哥庄花馒头这原生态的乡土气息。"据了解,一进腊月门,有悠久历史的王哥庄大馒头开始"火"了起来,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出现了异常火爆的抢购场面,很多市民驱车专程来买都买不到,需要提前订购。仅春节期间,乔婆婆的大馒头就销售了2万箱,销售额达到110余万元,平时人手不够就聘请附近的农村妇女,这些人大部分在45岁到60岁之间,在采完茶或农闲时来这里上班,每月不出家门就有近千元收入。乔婆婆还深有感触地说:"俺就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做了几十年馒头,以前就是自己吃,多的就卖点养家糊口,做梦也没想到现在能有这么大规模,依靠这个还能挣上十几万元。这几年做馒头出名了,十里八乡的姐妹也来学习这个手艺,能帮她们致富我打心眼里高兴啊。"

    据了解,王哥庄街道王山口社区有1000多口人,祖辈都使用传统方法做这种大馒头,近两年王哥庄大馒头名声鹤起,全村有五分之一的人从事这个行业,大规模的一年能挣上十几万,小规模的也能挣个三五万,用王山口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孝渊的话说:"现在村里这些45岁到60岁的妇女实在不好找工作,这个年龄的妇女上有老下有小,离不开家,再说这部分妇女没有文凭,年纪也大了,外出就业也不行。现在真是找到好门路了,不用出家门在锅台前钱就挣到家了,现在不光富了,闲的人少了,社区也稳定了。"

    近两年,王哥庄大馒头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大规模的馒头加工企业就有100余家,近2000余从业人员。为进一步提升王哥庄大馒头的品质,当地妇女组织邀请了青岛城著名的面点师对其进行免费培训,并且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创业基金来帮助妇女创业。同时,政府积极引导,及时成立了王哥庄大馒头协会,把当地妇女组织起来,一起抱团打市场。政府的大力扶持使王哥庄大馒头产业迅速扩张,形成了当地很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

    "手工揉+铁锅蒸+木头烧+崂山水+传统工艺"造就了高品质的王哥庄大馒头,优良的品质使这个特色产业迅速扩张。现在,王哥庄的馒头,在不改变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原材料的配比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在馒头里添加了鸡蛋、牛奶、蜂蜜等营养成份,这样一来,馒头就更加松软、香甜、筋道!还新开发出刺猬、神虫、燕子、鱼花、元宝、寿桃等百余种花样馒头,不一样的造型、工艺和口感,使王哥庄的花馒头不仅做出了名气,也把馒头做成了近2000万的产值的特色产业!(宋学春 李慧 宋娜)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