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海云庵糖球会喜迎八方宾客
·最甜蜜浪漫短信征集获手机大奖
·副市长王书坚13日作客民生在线
·糖球会期间交通线路调流公告
新闻中心>新闻中心08版>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购房落户需审慎研判成本和收益
 

青岛新闻网 2009-02-10 12:09:56 新闻晨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作者:李华芳

    房地产市场被视为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房市观望情绪明显,使得启动房市来拉动内需并非一帆风顺。因此,在房地产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一度被地方政府采纳的“购房落户”政策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成都、武汉、重庆等城市相继出台“购房落户”的新政策,天津、杭州、厦门等城市也都已经纷纷跟进。

    而近日,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建议: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也应
该效仿出台相关政策,以拉动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需求。这当然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市场为经济增长贡献良多。根据公开的报道,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而北京、上海则已达到50%左右。并且房地产市场的上下游产业链长,溢出效应明显,除了在吸收就业方面功不可没外,房产消费也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消费。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方面在现实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要拉动内需,另一方面要启动楼市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所以各地才重新采用了“购房落户”的老政策。从“购房落户”的历史经验来看,确有提升楼市的功效。尤其是“户口”之上附加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包括更好的城市教育、更完善的医疗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这使得大城市的“户口”变成了一个价格很高的东西。一旦在原本的房产上面捆绑搭售一个高价品,并且这个附加品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房产的价格,那么拉动对房产的需求是有可能的。

    不过城市户口并不能无限制销售,因为其总量是有限制的。城市户口的供给与地方政府的政策紧密相关,并且城市户口背后所附着的一系列福利也是有限的——更多的城市户口意味着总量有限的福利会被摊薄。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城市中人口一多,公共交通就会更加拥挤,原本拥有城市户籍的个人就需要承受更高的拥挤成本。这个例子推而广之,就是城市容量有限,在城市的区域没有拓展之前,必然会设置更高的门槛来阻止外来者的进入。

    事实上,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附着在城市户口上的福利实际上属于公共品,而房产属于私人商品。在私人商品上面捆绑公共品进行搭售,是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也许存在疑问。回顾房改历史上各地停止“购房落户”政策的原委,其实也不难发现,对政府而言,总是需要在“卖出房”带来的财政收入和“给户口”付出的财政支出之间作成本收益的权衡。“卖出房”引入人,固然能增加财政收入,或许还有拉动内需提升房市的功能,但这也同时意味着要为引进来的人提供城市福利。一旦要付出的福利成本大于卖房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政府就会考虑停止“购房落户”的政策。

    也就是说,对于一地政府而言,如果“卖房”的收益抵不上“落户”的成本,“购房落户”政策就不会或较难推行。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的户籍所包含的福利可能要高于销售房产所得的财政收入,所以这些城市目前对“购房落户”的态度尚不明朗,恐怕也有这样的考虑。当然“引进人”可能也会带来人才的溢出效应,可以预见,如果大城市也推出相关政策,一定会提高购房者的资质,以使购房者除了买房给政府增加收入外,还能通过人力资本为城市带来好处。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