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走天价兰花的必定是‘神秘富翁’,这只不过是大家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事情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昨日,在大理第二届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现场,在大理经营兰花10多年的曹先生在沉默了半天后,终于愿意回答“历年来的天价兰花究竟流向何方”这个问题。
他说,其实一直以来,买走那些价格上百万元名品兰花的人,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资金雄厚的花商,买来种植繁衍后再卖出获利;二是那些极度爱花而又囊中羞 涩的花友,以“入股”的方式集资买下,目的和前者相同;三是送礼之人,借高雅之名行豪礼之实。至于买来玩赏的富人,并不多见。在云南,三种情况之中又以第二种比较普遍。
该说法得到了不少兰花经营者的认同。
买家和卖家都很低调
一直以来,兰花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植物。其特殊之处不仅仅在于其种类的卓尔不群和价格的变幻莫测,其“买主”和具体流向都一直是一个业内讳莫如深的问题。在历届兰花博览会的交易榜上,去向仅仅是含糊地写明卖往的城市甚至省份,其余一概不表。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在2005年以400万/株的价格卖出了3株兰花,买家是昆明人。”昨日,一位在大理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的兰花大户面对记者的提问,说话非常谨慎而简洁,并一再要求不要提及自己的姓名。
“至于对方的身份,其实我根本没有必要问,因为这是合情合理的生意,即便知道了对方来头,我也有义务为我的顾客保密。”这名兰花大户始终守口如瓶,但最后还是忍不住抛出了这样一句:“他买去的目的是送礼,能出得起这样的价格,肯定不是一般人。嘿嘿,你自己琢磨吧。”
大理市兰花协会的许多人士也表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手握名品的花商也许还会为自己的花卖了高价而小炒一把,但对于“吃下”高价花的人来说,巴不得知道此事的人越少越好。“兰花不是大众产品,在圈内名气大就行了,用不着成为妇孺皆知的大路货!”
“神秘富翁”大多是团队
一株名兰叫价动辄几十、上百万元,肯定会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于是,“集资”成了大理地区许多花友购买高价兰花比较流行的方式,这也就是许多高价兰花最后的归宿无从“查找”的原因——被一个团队买下。
“前年,我们单位的7个同事每人拿出10万元,共同买了3苗当初价格坚挺的‘桃园三结义’。”大理市某金融单位的王先生说,兰花买到手以后,一般是拿到养兰经验丰富的同事或者职业花商那里“托管”,一边繁衍一边等有赚头时再卖出。记者调查下来,这种做法在花友之间很普遍。
“再有钱的人,也很难眼睛不眨地甩出那么多钱来买花,所以说,一般那些一下就能吃下高价花的其实是一个团队。”曹先生的一席话让人恍然大悟。
没经验很容易砸在手里
“兰花又不是奥迪和悍马,哪里有那么多人来买。”听到记者关于“是否有大量江浙富人重金买兰”的问题,从上海来参展的温先生笑了。
温先生是江苏盐城人,在上海做花生意,经常在滇沪之间来回跑。据他介绍,前几年的确有许多江浙一带的商人来云南大做兰花生意,但“自用”的非常少。一是因为兰花并非生活必需品和消费品,更不像名车、名表一样可以随人四处炫耀;二是兰花的种植有一定难度,许多气候不适应的地方拿回来很难养,必须借助温室。“江浙商人买名品兰花一般不多久就会倒手,没经验的很容易砸在手里。”
“不追求高价,自己喜欢就行。”一对从扬州来的老夫妇廖先生和吴女士笑呵呵地说,他们一家三代人都非常喜欢兰花,家里也有一些名品。“我们那里的有钱人也爱养兰花,但没听说谁买天价花的。生意人本来就精明,除了特别酷爱的雅士,谁会拿种植难度不低的‘金叶子’(兰花)来开玩笑。”
花絮 假花托拙劣演技很雷人
大理国际会展中心外有一个院子,是一个自发的兰花临时交易市场,日前这里上演着一出出好戏。
只可惜,“演员”不够专业——表情略显浮夸做作,眼神太过闪烁,没有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捡到便宜时那种激动的心情。这是记者前日看见第一个为卖假花者做托儿时的感受。
“不是吧,这位大叔,你刚才不是穿着西装买了一盆‘梅瓣’吗?怎么现在又穿着皮衣卖起‘包草’来了?拜托你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两次行骗的地点怎么也要超过5米吧,口音最好也能换换。”
迎面而来,又见一个“人才”。“哇,我还没说要买咧!”这位大娘就粗鲁地掰下2苗“奇花”塞到我手里,说100元钱拿走。“这就是您所说的辛苦种了3年的名花?我敢说您平时拣韭菜、掐蒜苗时绝对都要比这温柔。”
随后,当遇见第3个“奇人异士”后,我彻底无语了,被雷得五迷三倒。
这种情况幸亏没持续多久,就被鹤庆兰花协会会长带队的打假小组清理得七零八落。随着一个黑矮汉子含糊地大喊了一声什么,许多刚才叫卖得如火如荼的小贩们一下就作了鸟兽散,市场上冷清了不少,搞得连摄影记者取景拍图都有点困难。
这个,也太……令人百味莫辨了吧!(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