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目前共有42万残疾人,其中农村残疾人27.3万人,占65%左右。为此,市政协委员、市残联理事长孙佩英提出了加强农村残疾人工作,切实解决残疾人民生问题的提案。
“前期,市残联集中开展了农村残疾人工作专题调研活动,根据本次调研掌握的数据,农村贫困残疾人口占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2/3以上,但农村残疾人的收入水平却不足健全人的1/3,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56.11%,仅处 于温饱状态。”孙佩英介绍说,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农村贫困残疾人原来享受的减免政策随之取消,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政策特惠优势削弱。同时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市内四区实施的残疾人特惠政策对农村区、市难以实现统筹覆盖,例如困难家庭残疾人救助制度、残疾人个体户养老保险补贴政策等。此外,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应保尽保”存在客观制约,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政策对残疾人不管在投保金额还是报销比例上缺少特惠照顾,农村残疾人没有养老保险政策,从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得到康复服务的比例不到10%。
孙佩英建议,应将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列入全市扶贫开发大盘子,在全市对贫困乡镇、贫困村庄实施综合扶贫开发的基础上,制定农村贫困残疾人群体扶贫政策,鼓励发展适合残疾人参加的扶贫项目和扶贫基地。针对目前农村低保政策实际情况,应参照市内四区残疾人的特殊生活补贴制度,制定相应的救助政策,既涵盖农村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又涵盖困难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还应提高新农合政策对残疾人的特惠程度,增加农村残疾人的投保金额,或者提高残疾人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此外,还应探索制定包括农村残疾人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好残疾人的后顾之忧,特别是使“一户多残”、“老主少残”家庭得到保障。
针对农村残疾人康复设施设备缺少和人员技术短缺的问题,孙佩英建议将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切实纳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范围,通过资源共享,依托医疗机构建设一批区、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配备必要的设施,在镇级卫生院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村级卫生所能够承担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捷康复服务的服务站功能。(记者 封满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