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有多少
NBA的味儿
两天前,李元伟卸去了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主任的职务,一个时代宣告结束。李元伟在他的6年任期内有两个心愿,一是要把篮球打造成中国第一运动;二是要让CBA成为仅次于NBA的世界第二大职业篮球联赛。
6年过去了,如今的CBA早已超越中超联赛,成为国内体育迷的最爱,篮球赛场的一票难求与足球场外的门可罗雀,清晰地给出了谁是“中国第一运动”的定义。而李元伟的第二个目标,显然不是凭他一己之力就能够实现的。从“C”到“N”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差距又何止十年!让我们欣慰的是,CBA一直在努力。经过了14年的苦心经营,现在的CBA至少在亚洲无出其右者,而随着CBA的进一步国际化,它在世界篮球的影响也与日俱深。尽管职业化程度还无法与NBA同日而语,但CBA始终在尝试向前者靠拢,而且我们也欣喜地看到,CBA已经多少透出了一些NBA的味道。
从今日起,本报将刊发系列报道《CBA有多少NBA的味儿》,与读者朋友一起感受中国篮球带给我们的欢乐和期待……
中国篮球
“一切从这里开始”
观赏性,是一切商业联赛的立足之本,已经开展了14年的CBA虽说无论从精彩程度上还是技战术水平上都还无法与NBA相比,但经过多年的打造和制度上的革新,从观赏性上来说,CBA还是多少沾了些NBA的味儿。
“一切从这里开始”,应和着这句颇有煽动力的口号,后奥运时代的CBA比赛从去年11月15日开战打到现在,每一轮的比赛空前紧张激烈,而一些曾效力于NBA的外援的出色表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这让本赛季的CBA已经有了点NBA的味道。
如果单纯论能力,CBA球员无法与NBA球员相比,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问题,本赛季,外援制度彻底放开,各队在选择外援上有了很大余地,多名有NBA经验的外援登陆CBA赛场。而外援使用上4节8人次的新规则,也让这些外援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中国篮协之所以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中国后备力量的发展而让外援占用更多的名额,高层们最大的考虑无疑就是想提高观赏性。而在30轮联赛打完后,提高观赏性的目的还是有了很大的效果。
新赛季的技术统计显示,外援占据了几乎所有关键技术指标的前3名甚至是前10名。“高水平外援的引进,确实提高了CBA的竞技水平。”前不久CBA联赛办公室主任张雄曾经这样说道。“像一些以前比较弱的球队,可能因为引进了不错的外援,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现在CBA基本没有特别弱的球队了。”
从崇拜英雄
到制造本土英雄
除了乔丹,没有哪个球员敢妄称自己是篮球之神。乔丹的光芒照耀NBA,使NBA成为了世界上所有篮球迷的宗教圣地。到目前为止,CBA从没有诞生过乔丹这样的人物。什么时候CBA才能诞生一个神,将CBA变成至少是中国球迷的宗教圣地呢?
没有神,并不代表没有英雄,在CBA的14年联赛中也是英雄辈出的14年,从最初的刘玉栋、阿的江,到黄金一代的胡卫东、巩晓彬,再到本世纪初激动人心的王治郅和姚明巅峰对决,两个天才少年的碰撞,第一次让神州大地被CBA所感染;再后来,易建联、朱芳雨让缺少了三大中锋的CBA,依然保持了一定的魅力……
篮球是一个需要英雄主义的比赛,和NBA的英雄们相比,CBA的英雄们数量有限,能力有限,功绩有限。但相同的是,两个联赛都诞生了英雄,都诞生了英雄主义。这无疑会激励许许多多的年轻人,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惮于前行。
打造我们
自己的NCAA
美国NBA之所以在全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除了球员们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它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其他内容,能让到场的观众享受到的不仅仅是激烈精彩的比赛,还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包括物质以及精神上的一种收获。从精彩程度来讲,它不会容许某支球队成为一只“垃圾球队”,所以选秀的顺序是从排名靠后的球队开始选的,它要保证球队之间的充分竞争,这样才会有激烈的比赛。
而现在的CBA在这一点上还无法与NBA靠得太近,以NBA最具特点的“选秀制度”来说,要在CBA中推广却有些困难。目前无论从机制上还是传统上,现在的CBA都不具备选秀的条件。虽然中国大学生已经有了如CUBA和“大超”这样的篮球联赛,而且也培养出了一些CBA的优秀球员,比如东莞新世纪的王晶、北京队的解立彬、山西中宇的魏明亮等,但是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无法与美国NCAA大学篮球联赛相比。
其次,CBA各俱乐部有自己的后备军,而且很多球队还不止一支,连十三四岁的孩子都被招呼进来,作为三线队伍培养,但每年能够从后备军中脱颖而出,出现在联赛场上让人耳目一新的,却少得可怜,这与NBA的人才辈出相差甚远。
60岁的“智者”与14岁的“少年”
2009年是NBA联盟成立60周年的庆典,60年里,NBA早已经从几支球队的联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体育职业联盟。而今年的CBA则是第14个年头,现在中国联赛到底有了多少职业化的味道,仍然让人感到懵懵懂懂。在职业化上,NBA是一位人生阅历丰富的智者,而CBA则是一个对未知世界跃跃欲试的莽撞少年。
好在这几年的CBA联赛一直在尝试向职业化靠拢,李元伟领导下的中国篮协在打造CBA时,用了一个简单却又聪明的方法,那就是学习NBA、克隆NBA,尽管彼此联赛的模式、体制、管理上有太多的不一样,但“硬靠”的方法还是让CBA有了初步的职业化味道。
其实,CBA想实现完全的职业化还是有太大的难处,首当其冲的还是体制问题,CBA十八支俱乐部中的绝大多数还都是半职业化,他们都是由当地体育局、体育运动队与企业合股经营的,甚至不少合股企业也都是纯国营企业,这样的俱乐部构成很难按照职业联赛的机制来运营。
而NBA则不同,它不但完全市场化,完全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且更是一种“产业”,是赚钱的工具。目前在CBA中,有两支球队具有着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味道,他们全部来自广东——广东宏元和东莞新世纪。这两支广东球队都是民营企业创办、经营,与当地体育局没有任何关联,而且都是以独立法人资格存在的,他们就更显得纯职业化一些。除此之外,还游离在CBA之外的北京奥神同样也是一支职业化球队,只是要想让其它的俱乐部达到这样一种模式,要走的路还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