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版标书上的“宝船出海”
老谋子”最为心仪的“丹凤朝阳”点火方案 何奔 林耀锵 摄
独家揭秘
本报记者 曾璇
载入史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留下了几许故事、几许传奇。历经三年多的精心准备,近两万名中外艺术家、文艺工作者与志愿者用奇妙的创意、科技的手段,奉献给全世界一台经典的奥林匹克视听盛宴。 世人皆知开幕式的“操刀人”是著名导演张艺谋,而鲜为人知的是,一群广东文化人也为了这个盛载国人百年梦想的盛会,奉献了才智与激情。
最近,广东创作团队与北京奥组委签订的保密合同到期,一些幕后故事也随之解密。
“广东创意”是怎样诞生的?如何跻身“PK”赛的?“广东创意”中有哪些为开闭幕式的最终方案所采用?有哪些为开闭幕式提供了思路、开启了想象的空间?《羊城晚报》记者独家挖掘出“广东创意”的诞生过程与亮点。
“60%的点子和元素出现在开幕式”
从全球400多份创意征集方案中脱颖而出,广东入围最后13家竞标团队
翻开那本厚实的“标书”,不少图片令人感觉“似曾相识”,如梦似幻的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的郑和宝船、翩翩飞舞的敦煌飞天……这样的场景从2008年8月8日那天起,镌刻在许多人的记忆中。不过,这可不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拷贝”,翻回“标书”的封面,“2005年7月28日”的字眼让人确信,这份方案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早了三年多。
凭借这份方案,广东团队从全球400多份创意征集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围第二阶段的13家竞标团队之一。
“老谋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曾表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终方案的确定是无数次会议、无数个思想火花碰撞的结果。这其中,很难分清哪部分是“北京原创”,哪部分是“不谋而合”,最终方案,应该是集思广益的结晶。
不过,广东创作团队总体设计、艺术总监陈中秋颇有些自豪地说:“广东方案中有60%的点子或是说元素最后出现在开闭幕式”。摩挲着那本“标书”,他的思路又重回三年多前的日日夜夜。
“一个邀请电话,以为是恶搞”
11家定向征集单位,广东团队是两家“地方军”之一
2005年2月,时为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的陈中秋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北京奥组委”,他还有点不太相信,以为是“恶搞”:你们怎么会找到我的啊?对方笑了,问道:北京奥组委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开闭幕式创意方案,您会不会应征?陈中秋说:不啦,北京人才济济,哪里还用得着我们?然而,对方还是提出,希望广东可以弄一份方案,参加公开征集。
3月,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的出面,让他确信了邀请的诚意。
随后,北京奥组委又专门发函给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广东组建创作团队,参与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意策划。
北京奥组委为何“瞄”上了广东?“瞄”上了陈中秋?原来,广东九运会的开幕式当年十分成功,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绝对世界一流”,北京奥组委正是看中了策划九运会开幕式的那个“班底”。而陈正是六运会、九运会和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开幕式的创意策划人,他参与策划并负责总体设计的各类大型文艺演出40多台。
于是,由陈中秋牵头,一支仅9人却集中了广东省内大型演出方面最优秀的创作
人员的团队组建起来。陈中秋是总设计;总导演是南方歌舞团团长谢晓泳;音乐总监和作曲由省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程大兆和省音协秘书长姚晓强担任;舞美设计黄力生、秦力运都是有着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创作经验的创作骨干等。
11家定向征集单位中,大都是“中央军”,广东团队和上海团队是仅有的两家“地方军”。
只有65天的时间。65天,要拿出文学台本、导演台本、设计图纸、三维动画效果等,单从工作量来看,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更难的是,广东这回的“卖点”在哪里?
最亮的“卖点”:天为幕,地为屏
“地荧屏”演化成“卷轴画”,360度环形“天幕”史无前例
做过许许多多的大型演出,陈中秋说,他给自己以及团队提出的要求就是:求变出新。
2001年做九运会开幕式前,他已把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等的开幕式看了个遍,很多东西都在胸中。九运会时,他就提出,“天”变不了,能否变地?也就是说,把绿茵场变成演出的媒介。可这想法当时就被场馆方给“否”了,说是演出完了第二天就要比赛踢球,所以要保护好草地。无奈,只得放弃。但对这个创意不能落实,他一直耿耿于怀。
看了雅典奥运会,他就更在琢磨此事,为什么人家的绿茵场,就可以变身成一池碧海,来展现希腊作为地中海文明发源地的神话?我们的就不行?
出新!出新!
广东团队9人分头酝酿构思后,集中在南海里水的一家宾馆“封闭”。某天,陈中秋、谢晓泳和黄力生站在宾馆房间阳台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地面不也可以变成“荧屏”吗?如果把整个场馆的地面变成一个LED的大屏幕,可按要求不断变换逼真的图像,团体操队员和演员在“地荧屏”上表演,图像、色彩完全和演出能融为一体。
就这样,一个可能是启发了后来北京奥运开幕式中的“卷轴画卷”的创意就此诞生。“卷轴画”可谓广东创意的“缩小版”,广东的想法是整个场馆的地面都成为屏幕。而“卷轴画”则是长147米、宽27米的LED屏幕。
此外,通过“鸟巢”施工方的介绍,广东团队认为,整个体育场观众头顶的白色顶棚和14米宽、近500米长的檐口(俗称“碗沿”),这么大的地方不能“浪费”,可以成为一个360度的环形“天幕”,由多部大功率投影机投射图像。这个方案后来也出现在开幕式中。令人印象深刻的2008张笑脸和李宁点火时追着画卷腾空飞奔的梦幻画面,都在这个“碗边”一一呈现。这个创意在历届奥运开幕式上是“史无前例”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拿出了两个非常吸引人的点火方案,其中“丹凤朝阳”以凤
凰点火的方案,得到了非常高的认同,直到最后一个月,这个方案仍然令“老谋子”恋恋不舍,因为种种原因(记者注:韩国电视台提前曝光等原因),最后一刻才放弃。
此外,后来开幕式中出现的好多内容,如飞天、汉字、书法、太极、戏曲、长城、丝路等等中国元素的东西,在广东方案中都有体现。
记者注意到,广东方案的第三章“天地人和”,特别突出了“和”字,强调“以和为贵、以和为美,阴阳和谐,和而不同,正是中华民族能长期和谐共存的重要原因。天人合一,天地人和,既是中华文化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幸福、世界和平发展的梦想与不懈追求。”众所周知,三年后的北京奥运开幕式,“和”,最终也是贯穿其中的“精神内涵”。
还有一些“亮点”,如“地荧屏”不断浮现着草体唐诗,演员则在书法上跳彩绸舞,表现中国文字书法的一咏三叹的书韵。这些奇思妙想如今看起来,都觉得分外“眼熟”。
签下保密文书 放弃知识产权
甘当“绿叶”甘当“陪练”重在参与
与奥运会徽设计、奥运口号征集不同,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方案征集与确定都必须是“悄悄地”进行。
因此,在参加创作团队前,所有的主创人员都要与奥组委签署知识产权转让和保密法律文件。这就意味着创作人员需对整个创作进行保密,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创意思路,或进行商业宣传,而且放弃知识产权。
为了做好保密工作,许多主创人员都是利用晚上和休息时间进行创作。白天,在单位他们都是工作骨干,事情一大堆,到晚上还得挤出休息时间搞创作,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面前,大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昂扬的工作热情。年逾60岁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黄力生老师,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为了一个好构思,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最高纪录连干三天三夜。
广东团队的主创人员说,其实在参与进来的时候,就知道最终的方案不会只采用广东的,甚至可能当“绿叶”、当“陪练”。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们说:“重在参与。”能为北京奥运开闭幕式的创作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既为广东争光添彩,也是对广东举办大型场馆演出力量的一种检阅。
而“重在参与”,不正是奥林匹克精神吗?
“广东版”三维动画效果很精彩
主创人员笑言:咱们亚运会时见!
为保证征集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北京奥组委请来了北京市长安公证处的公证员来全程监督应征方案的拆封和验证过程。
2005年9月19日,13家遴选出来的团队被集中到宽沟进行陈述,当年北京的申办报告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每家团队的陈述时间统一规定为50分钟。
13家团队各有各的高招,无论最终有没有被采用,所有创意方案的内容都是严格保密的。
广东的陈述排在第二天第一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听完广东团队的陈述后,对广东团队的创意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6年8月16日,广东团队的创意方案获得北京奥组委嘉奖,他们的努力换回一座水晶的优秀方案证书。
如今,广东团队的主创人员聚在一起,还会笑谈,如果“广东版”奥运开幕式得以实施,会是什么效果。
记者看到的“广东版”的三维动画效果光碟,第一章开天辟地,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龙凤呈祥三个篇章,以童话史诗式的风格,展现中国的历史传说;第二章神州四季,分长城脚下闹新春、岳阳楼前赛龙舟、苏州园林赏明月与祈年殿祭天祝福,将中国的民俗融入不同季节的美景。第三章天地人和,既有天上人间、人神共舞等形象,又以各种运动项目的形式,如太极、五禽戏等展现中华体育的天人合一……
“广东版”还设置了台前建雾化水幕,能升高至30米,作为投影式激光全息影像的载体。
主创人员笑言,“广东版”可不会是“山寨版”。广东完全有能力拿出一台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的一次开幕式。不信?咱们亚运会时见!(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