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官方宣布“正认真考虑建造航空母舰”以来,国际舆论就掀起了新一波的“中国航母热”。作为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维护者”,美国对此最为关切。1月6日的《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中国在海上》的评论文章,就中国航母带来的政治及军事影响进行了分析。
文章指出,无论从金钱还是时间来看,建造航母都是空前浩大的工程。即便中国在下一个10年中拥有了几艘航母,其技术水平也将与美国有一代的差距,不足 以对后者构成根本性挑战。不过,考虑到其他亚洲国家的现状,中国此举仍足以让自己成为首屈一指的区域海军强国。
文章称,东亚现有的实力平衡格局势必因此动摇。随着航母进驻新近扩建完成的海南岛基地,在南海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北京将拥有更充足的底气。从马六甲到台湾海峡的广阔海域,都可能因为航母的存在而成为“中国湖”。
中国公布其航母计划的时间也值得玩味。文章认为,中国的“航母情结”由来已久,之所以迟迟未能公布,主要是因为担心引起东南亚诸国的紧张。现在,中国之所以敢于公开建造航母的意向,主要是基于中美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如果华盛顿新政府没能及时就这个信号作出回应,则可能导致东南亚诸国出现动摇,最终抛弃美国而倒向中国。
事实上,整个亚洲地区的海军建设,近年来都呈现加速趋势。文章认为,惟一有能力并且有动机在海上挑战中国的,只能是视海上运输线如生命的日本。如果对中国航母的担忧导致日本重新武装,那么两国面临的多半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
释放三方面积极信号
当然,中国的航母计划同样有积极的方面。文章认为,解放军过去一直青睐“不对称战争”,希望用非常规手段抵消美国的军事优势。现在,航母计划的公开,似乎表明中国的建军思想重返“正常”道路,这便减少了未来战争模式的不可预知性,降低了中美因误判而激起冲突的危险。
不仅如此,航母工程的启动,也是台海局势逐步缓和的证据。文章指出,以往在局势紧张时,中国往往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潜艇和远程导弹等兵器上,想以此阻止美军的介入,航空母舰则因为大陆与台湾过于接近而不具备太大意义。换言之,解放军现在开始打“航母牌”,多少说明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已有所降低,北京才把更多心思放到了走向远洋上。
航空母舰对执行友好交流任务也很有价值。文章称,由于其他亚洲国家缺乏同等级的平台,航母无疑会成为中国宣示国威的有力工具。不仅如此,在地区维和与灾害救助等方面,航母也拥有更多的优势——正如美国海军在4年前的印度洋海啸中所展现的那样。
文章最后强调,对于北京的一举一动,华盛顿会本着严肃的态度予以审视,进而从世界各地调遣精锐海空力量,并加速改造西太平洋基地群以备不时之需。此外,如何向东南亚国家解释目前的形势,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所谓“来自北京的潜在威胁”,也是美国今后政策调整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