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终揭幕
医改方案尚未尘埃落定,教育领域已在酝酿一场改革。
本世纪中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的制订工作方案,已于8月底获得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原则通过。
这一纲要将对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并初步确定了五大主要任务。其中第五条——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预示着姗姗来迟的教育体制改革终将揭幕。
国家发改委知情人士透露,教改将在今年内启动。上海浦东实行的公共教育服务“管办评联动”机制,近日再次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
国家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谈松华副主任表示,《规划纲要》在组织调研阶段。目前,在全国各地展开的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也是调研报告经验的主来源之一。
中央教育科研所将以所内11个研究中心为主体研究力量,将在10月中旬召开专题研讨会,预计11月会拿出“教科版”的规划纲要建议方案。
政府回归本位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在审议纲要的工作方案时强调,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五大主要工作。一是要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二是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三要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四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专题性规划;五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使规划纲要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欣评价,教育是一种公共品,上述规划明确体现了政府应有的定位:提供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
上海浦东的相关改革,正是政府角色的一种回归。2005年6月,浦东新区政府与民办教育管理机构——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签订协议,委托后者管理公办东沟中学。分管副区长张恩迪推动的教育领域“管办评”联动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根据协议,委托管理期间,学校的性质不变,与新区社发局的隶属关系不变,政府的拨款和其它任务不变,学生的学习支出不增加,新区政府每年支付给管理中心管理费,即政府购买服务。
管理中心入主东沟中学后,从委派校长、输入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到培训教师、组织教学等全部实行自主管理。最终学校办得好不好,不是由政府和管理中心说了算,而是由专业的中介评估机构评估。为此,浦东于2005年底成立了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
委托管理一年后,评估中心对东沟中学进行了第一次评估,认为学校教学成果与委托管理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记名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成功教育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2.2%、94.7%、97.7%。
浦东新区区委研究室的人士介绍,“管办评”联动改革,和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是一致的。教育领域的这一改革,明确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各自承担的职能。
教育部曾派专人考察浦东的这一模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长期以来,在教育事业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典型的政府大包大揽、管办合一现象,导致职责不清、运行效率不高、行业管理薄弱、公共职能弱化等弊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习惯于直接管学校,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具体事务消耗。
江苏省无锡市也在这方面做过类似探索。2005年9月启动的社会事业改革,在教育、卫生、文化领域实行“管办分离”,把政府从直接办社会事业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履行分内之职。
教育界人士预期,以实践为参照,正在制订中的纲要可望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职责作出进一步明确的界定。
管理体制破题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中,政府责任早已达成共识;但是在管理体制上却存在争议。教育应该由谁来管理?浦东新区给出的答案是,政府在履行自身职能的方式上可以进行改革,即不是一定要直接履行,而是可以通过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来间接地落实政府职能。
到目前为止,浦东新区教育委托管理项目已达20个。从委托管理项目受托方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办院校,如华师大、上师大、上海市实验学校;第二类是民办中介机构,如: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上海浦模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上海福山教育文化传播与管理咨询中心等;第三类是行业协会,如新区学前教育协会、新区成人教育协会、浦东教育学会等。从委托的内容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校,在20个项目中,有17项均属此类,占绝大多数;第二类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某些管理事务,有3个项目。
浦东新区的人士介绍,委托专业化的教育类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学校,主要是通过输出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提供师资培训等,提升办学水平。
但复旦大学公共行政系主任竺乾威教授对上述“委托管理”的模式提出质疑。他认为,教育管理并不像医疗管理那样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将之从医院剥离出来,交由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管理。“由政府监管、学校自己执行有何不可?”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欣指出,关键是评估问题。正如医改正在酝酿公立医院管理改革的试点,张欣认为,管理体制也将是教育改革绕不过去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