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北海船厂,是如何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搬离了浮山湾?在一片空地上,青岛是如何让国际一流、功能完善的奥帆中心拔地而起的?昨天下午,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东奥开发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王东初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讲述了从开始筹备奥帆中心到完工的这八年之间,奥帆场馆的选址、设计、修建,以及规划赛后利用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主动请缨建奥帆场馆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位于青
岛市东部新区浮山湾畔,占地面积约45公顷。本世纪初时,这里是北海船厂的所在地。2000年8月,青岛申办奥运会帆船项目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当时身为东部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的王东初找到奥筹办,主动请求承担起建设奥帆赛场馆的任务。“那时候东部开发建设的工作刚忙完不久,希望能为这百年盛事的来临做点工作。”王东初说,当时自己能壮起胆子请命,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所带的团队对东部地区城市建设十分熟悉,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作为先期投入,另一方面,怀着浓郁的奥运情结,十分渴望为青岛申办奥帆赛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市专门成立了由两个部门负责的奥运筹备期间前期准备工作,其中,担任奥运场馆建设、开发、经营、管理的,便是青岛东奥开发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是王东初,这个拥有7个亿资产的公司,承担起了总造价30多亿元奥帆场馆的建设。
14个月谈判多达67次
王东初并不是没有预想到这项任务的艰难,我市东部开发建设规划搬迁北海船厂的原则是“近限远迁”, “在实施船厂搬迁中,既不能影响船厂正常生产,还要合理补偿用于新厂建设的费用,不但任务重,费用也非常高。”面对这些困难,搬迁人员开始了长达14个月的谈判。
“2000年12月开始与北海船厂谈判,前前后后总共有67次,用了14个月。”谈起这场谈判,王东初只是微微一笑。青岛市承诺奥帆场馆建设不用财政一分钱,也就是说,不论是场馆建设,还是北海船厂搬迁,这些费用,都需要东奥集团通过市场运作来解决。克服重重困难后,首先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了12亿元的搬迁费用,顺利迈出了第一步。2003年2月12日,终于与北海船厂签署了正式搬迁协议, 2004年6月,船厂全部搬出。
场馆总设计精益求精
2002年10月,东奥集团组织场馆概念性方案国际招标,按照比赛功能要求和建筑风格的协调,对投标的7个方案进行整合,完成了奥帆场馆的区域划分、场馆用途以及赛后利用方案。2003年9月,这个方案获得国际帆联的批准,成为北京奥运会28个场馆中第一个获得国际单项组织批准的方案,这也是令工程建设者引以为豪的事情。
“绿色环保科技在青岛奥帆中心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太阳热能技术、海水源热泵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等。”王东初说,青岛奥帆中心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环保与节能。运动员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都采用了太阳能系统,这种系统可以为游泳池供热和中央空调运行提供清洁能源,使奥帆中心一年至少节约用电90万度。
奥帆中心将成新景点
赛后奥帆中心的媒体中心将成为奥林匹克文化博物馆,运动员中心成为向游客、公众开放的休闲体育健身场所,后勤保障中心将成为健身娱乐中心,行政比赛管理中心将建设为开展帆船运动的中国航海运动学校和中国海上运动基地。奥运村则将成为青岛市第一家超五星级酒店。奥帆中心将成为我市又一新的旅游景点。记者 陈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