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技奥运”主打新能源牌
本报讯(记者 吴静) 记者昨日从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青岛分中心召开的奥运与科技情况通报发布会上获悉,据不完全统计,在“科技奥运专项”计划实施七年来,全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科技奥运共投入专项资金2.17亿元,形成了陆海空三位一体、软硬件紧密结合的“科技奥运”技术支撑体系,并大打“新能源”牌,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帆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
障。与此同时,通过科技奥运项目的实施,还带动了我市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打造出一批颇具代表性的科技企业。
2.17亿元打造科技奥运
据市科技局副局长盖健介绍,“科技奥运专项”计划实施七年来,全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科技奥运共投入专项资金2.17亿元。完成科技奥运项目50多项,承担国家科技奥运项目1项,申报国家专利31件,创造了9项国内之首,其中有2项位居世界第一。
在首批“科技奥运专项”计划中,以科技支撑绿色奥运,创造优美洁净的近海海域环境为主题,组织实施了“青岛近海沉积环境与海上奥运比赛海域地质调查”等科研项目,其中由市气象局承担的“青岛近海夏季天气预测和海上运动气象保障研究”项目,就是通过研究影响海上运动的突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和预报理论,提高了我市的短期和临近天气预报水平,建立了青岛地区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
科技奥运主打新能源牌
记者了解到,在奥帆中心的场馆建设中,新能源环保科技项目占得了很大的比例。
在奥帆中心场馆,“海水源热泵空调”项目,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海水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运用热泵技术和先进控制系统,可为8000多平方米的媒体中心提供供热、制冷所需能量,成为国内首次在公共建筑中应用海水源空调技术的项目;在运动员中心应用的“太阳能技术”项目,可利用太阳能产生的热量加热300平方米游泳池水,并同时提供洗浴等生活热水,这也是国内首次在一个项目上同时应用太阳能空调和热水系统;在奥帆中心颁奖台应用的“青岛奥帆中心高性能混凝土浮桥”项目,则是在国内首次使用了由特殊配方混凝土制成的薄壁结构构件和高性能橡胶拉簧桩基,利用拉簧的强度和弹性,即使在5米潮差和1米波高的极限情况下,可使浮桥始终保持高度稳定。
企业借“科技奥运”上位
盖健介绍,在“科技奥运专项”计划实施以来,全市直接参与科技奥运工作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计28家,其中我市的海尔、海信等大企业也借助“科技奥运”的东风开辟出一条发展新路。
据了解,海尔集团为本届奥运会的奥运村和37个奥运竞赛场馆提供了共6万件绿色家电产品,这也是奥运史上绿色家电运用最多的一届。走进北京奥运村和青岛奥运分村,随处可以看到海尔为奥运服务的产品。无论是运动员餐厅的太阳能空调和自然冷媒冰箱、还是为运动员洗衣房安装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运动员公寓内静音冰箱,处处彰显绿色科技奥运理念,为来自全球16000多名运动员打造健康舒适之家。此外,海信集团开展的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工程建设,在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交通研发生产企业。多次在北京、上海、济南、深圳等全国十几个城市中标。目前,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取得科技成果5项,软件著作权33项,申报专利12件。
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青岛国林实业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生产的臭氧设备,参与完成了北京奥运“引温入潮”工程。实现了对北京温榆河水体的再生处理,以每天调用10万吨高标准水体补给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目前,青岛国林实业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型臭氧设备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