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奥财经:说说你最信赖的网上银行
·市妇联帮您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动漫优才千人培养工程启动
·2009全国“两会”专题
招商频道> 特别推荐 >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中场实力 民营经济的攻坚战
 

青岛新闻网 2008-07-23 16:13:19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日前,青岛市经贸委公布了2007年度青岛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这些企业在品牌建设、技术创新以及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等方面均有过人之处,各项指标显示,百强民企日益成为全市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肯定百强民企贡献的同时,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值得高度关注,即民企缺乏“大个头”。比如进入销售收入“百亿俱乐部”的企业同2006年一样,仍维持2家的水平;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也没有变化,保持在10家的水平上。尽管10亿元以上民企的比2006年增加了7家,但10亿元-100亿元之间的数量仍然有限,约为34家。尤其是30亿元-100亿元之间只有8家。

    足球比赛中常说,“得中场者得天下”,中场队员的含金量在比赛中往往决定了一支球队的命运。如果把足球比赛的这一现象对应到青岛百强民企的现状上来,显而易见的是,青岛百强民企中间力量偏弱,这也是连续两年进入“百亿俱乐部”企业数量没有变化的原因之一。

    百强民企“全貌”

    百强民企的认定,是由一系列硬指标“考核”出来的。市经贸委联手市科技局、市外经贸局、市经合办、市工商局、市统计局等多部门,根据企业销售收入、实交税金、技工贸收入、出口额、实际到位资金等指标予以权威认定。

    被认定的2007年百强民营企业的大致情况为:百强民营企业当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451.5亿元,利润60.7亿元,实交税金34.9亿元;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1.2%、16.5%、20%。2007年百强民营企业纳税额占全市民营经济税收总量的14.6%,占全市国内税收(不含海关代征税)的8.6%。总体实力得到了较快推进。

    有关专业人士分析,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致使百强民营企业16.5%的利润增长率低于生产销售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宏观政策调整等因素,将会进一步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和规模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带来较大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各区市企业进入百强行列的数量并不均衡。虽然12个区市均有企业入选全市百强,但数量相差较大。城阳区、胶州市、胶南市有10家以上企业入选,三区市集中了49家企业,其销售收入、实交税金分别占整体的45.9%和38.7%。其中城阳区企业家数、销售收入、实交税金均排位第一。

    百强扎堆“青岛优势产业”

    记者从市中小企业发展局了解到,百强民企在行业分布上呈现以下特点:

    2007年百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工业制造业、建筑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服务业。其中,工业制造业企业69家,建筑房地产业19家,批发零售服务业12家。在69个工业制造业企业中,机械制造业有3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化工企业7家,纺织服装企业7家。

    从上述数字来看,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纺织服装等仍是百强的优势产业,这也显示了全市民营经济优势产业的方向。由于多数企业仍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在“十一五”期间,这些企业如果能结合我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方向,不断转型升级,有可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并迅速壮大百强企业的“中间实力”,从而为“百亿俱乐部”输送新鲜血液。

    力促“中间力量”壮大

    相关分析显示:2007年,六和、利群2家企业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即进入了“百亿俱乐部”。其中销售收入最多的是山东六和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90.8亿元,比上年首位高出88亿元。过50亿元企业有海丰国际航运等3家,同比增长200%。30-50亿元和10-20亿元之间的企业个数有增有减,同比分别减少28%增加了60%。销售额最小的是青岛海都集团有限公司,完成销售收入2亿元,与上年度持平。

    从实交税金看,最多的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2.96亿元,同比增加了0.68亿元,同比增长29.8%。最少的是青岛田润食品有限公司,为314万元。

    记者观察发现,2007年百强民企中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下的有64家,在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的为34家。如果把10亿元到100亿元这一区间作为“中间力量”,这部分企业的数量明显偏少,而且在30亿元以上的只有8家。

    一直以来,青岛和南方民营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较,民营企业“大个头”较为缺乏,近年来这种差距正在缩小,但从战略上讲,如果能为庞大的“中间力量”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加强发展战略设计,通过外引内联等方式,不断创新思变,未来几年里,或许青岛民营“百亿俱乐部”会更为繁荣。    本报记者 刘红星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