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大伟) 截至目前,胶州湾海湾大桥共完成投资28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30.9%,具体完成3238根桩基,承台280个,墩柱352个,箱梁16片,占工程总量的63%。记者从21日召开的青岛海湾大桥技术专家组会议上获悉,海湾大桥建设现已进入到基础桩基、下部承台、上部桥梁全面施工关键阶段,总投资已经完成了三成,各收费站的规划也已经确定。各专家正研究通过安装地灯、加装监控和引导系统等
措施,确保大桥在非极限的雨雪大雾天气正常通行。
早在5月17日,青岛海湾大桥第九合同段率先完成本合同段桩基工程,已全面转向上部构造施工。目前,海湾大桥工程建设整体进度稳步推进,形成桥基和桥面上下部立体化、循环有序的施工局面。按照规划,2009年3月,大桥桥墩将全部建筑完毕,当年11月底大桥的桥面建设将全部完工,2010年统一铺设沥青并投入使用。
确保大桥安全施工
青岛海湾大桥受环保、通航、航空、气候、水文、地形和地质结构条件的制约,建设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有多项技术创新课题有待攻关。大桥所处海域海盐量高、对结构耐久性有较高要求,环保要求很高,处于冰冻海域,年平均天然冻融循环次数为40~52次,处在宽浅海域上,长大海上桥梁施工方案和工艺的选择存在很多困难。
为确保海湾大桥质量安全,山东高速青岛海湾大桥建设指挥部大胆引进新工艺,已取得多项技术成果,并同国际知名的丹麦科威公司和日本长大株式会社等技术咨询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青岛海湾大桥高精度卫星三维定位测量控制系统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已经向国家申报专利,并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好应用。
保障雨雾天气通行
目前,海湾大桥工程已进入全面施工的关键阶段,大桥建设指挥部邀请全国的桥梁专家和学者召开技术专家组会议,在方案优化、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技术支持,解决大桥建设后的雨雾天气通行、将来维修等关键科研难题,确保安全环保、优质如期的完成大桥建设任务。
据山东高速集团高级工程师侯福金介绍,大桥建成通车后,将采取全程视频无缝隙监控,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和交通路况的监测,采取措施保障大桥的全程性畅通。根据有关专家对大桥区域的天气状况研究结论,山东高速集团将在经常发生大雾的区域,采取安装地灯等多种措施,保障车辆雨雾天气照样通行。
此外,遇上冰雪天气,出于环保和保护桥面的考虑,大桥不会撒融雪剂,山东高速集团将采取地热或者加热型除雪车的方式,保证及时清除积雪而不会污染海水。
已确定收费站规划
会上,山东高速集团公布了大桥收费站的位置。青岛端的李村河收费站位于李村河入海口,在长治路尽头的互通立交起点处,设五进十出15个收费口;红岛收费站位于红岛镇东大洋村附近的陆地上,设两进三出5个收费口;黄岛标示站在红石崖小殷家村旁,设八进八出16个通道,只作为标示站不收费。
此外,大沽河航道桥通航后主孔跨径260米,桥底距海平面51米,可以满足行驶万吨级船舶的需要。即便将来开工建设胶莱运河,该航道桥的主孔设计高宽,也可以满足施工和通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