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建平
黑龙江省教育厅日前公布了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007年年终就业情况,并列出省内高校年终就业率最高最低专业TOP20。黑龙江省69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分列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最高院校前5名。(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政府部门公开披露高校就业排行榜,一定程度上说,这有利于家长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毕竟,就业率排行榜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不仅如此,公开披露高校就业率排行榜,能够促使那些就业率靠后的高校不断鞭策自身,努力改善本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然而,这些毕竟都是理想状态下的预期效果,实际的结果却未必会这样。不得不承认,高校就业率就我国当前的高校而言,还是一个成因复杂的数据,光秃秃的一个就业率数据,实在难以说明高校的好坏优劣乃至其他问题。在江苏省官方公布的最新一期江苏各高校就业率的排行榜上,作为江苏省内高校的龙头老大,南京大学的排名却在倒数第二。若学校综合实力而论,说南京大学在江苏省排名倒数第二?显然这不符合实际!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率存在两种现象。首先,一些名校根本不看重就业率。为什么呢?因为许多大学尤其一二流大学,有相当部分学生眼光很高,有着攀比和观望心态,不急于就业,也不愁就业。同时,还有一些毕业生,有着出国、考研等深造的打算,根本就不就业。不仅如此,有些毕业生因家庭条件好或者社会资源好,直接回家做事了,根本不需像其他普通学生那样“签协议就业”。这些因素都使得许多高校尤其是好的高校统计出来的就业率数据,跟这些高校本身或专业的优劣没法匹配。
其次,一些实力并不雄厚的学校,非常看重就业率,他们总是对就业率“动手脚”,然后拿这个水淋淋的就业率数据出去大肆宣扬,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期望提高生源质量。
在这种多重捆绑机制之下,一些没法提高就业率的院系,就将毕业论文的通过、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发放等等跟学生的就业协议挂钩。凡是想通过论文答辩、想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学生,就必须先拿出跟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或者单位接收证明,否则,论文答辩通不过,毕业证和学位证自然也没法发。在这种“变相绑架”机制下,几乎所有学生都着急了———有谁愿意花费巨资、苦读4年(3年)后没有毕业证或学位证呢?因此,即使一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哪怕就是花钱造假,也要找个单位盖个公章或弄一份证明,以证明自己就业成功。
试问,在以上这两种情况下,高校得出的毕业生就业率还有何实质意义?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政府主管部门实在不必急于披露高校就业率排名。对此,可能有教育主管部门会说:不披露能行吗,会影响学生、家长的知情权,甚至有人会说这是政府信息不公开,是违法。可是,向公众公布虚假的信息,进而误导公众,这样的行为岂不更不负责?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与其急于公布一个不真实的高校就业率排行榜,倒不如“退而结网”,即制定严厉的监管措施和追责机制,防止不守规矩的高校出现就业造假行为。试想,如果哪所高校出现就业率造假行为,这所学校的校领导、相关教师以及配合造假的毕业生就要受到相应处罚,在这种严厉的问责机制下,想必那些猖獗的造假动机和行为,将会得到有效收敛和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