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蓝蓝
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发起的“灾后心理干预”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倡议以朋友的身份向灾区儿童写封信,并征集志愿者和心理专家对灾区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新京报》5月20日)
这次突如其来的汶川8级大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甚至成为孤儿,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重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心理问题将集中产生,心理干预
工作亟待展开,以帮助他们渡过人生中这段最痛苦、最恐惧、最黑暗的时期。
此次地震受灾面广,专业心理干预人员有限,且不可能全部奔赴灾区,势必有许多人,包括众多儿童、青少年,都不能及时获得心理干预。这样一来,他们的“心结”就不容易解开,甚至由此引发精神疾病,影响一生的健康成长。
让我们大家都以朋友的身份,给灾区儿童写信,通过温暖的语言,对受伤的心灵进行抚慰,进行鼓励,进行引导。这种触及心灵的语言交流,其实就是一种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只要我们的字里行间充满真诚,流淌关爱,坚持倾听下去,书写下去,那就能取得效果,就能让泪水浸泡中的心灵重拾生的勇气和希望,就能让这些黯然神伤的花朵重新绽放出美丽。而写这样的信,不分老幼,几乎人人可为。让我们拿起笔来,给灾区的孩子写信,给他们以无尽温暖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