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昨天下午,由中国天文学会和胶南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琅琊台天文历法学术论证会在胶南市举行,中科院院士陈建生、国家天文台理事长赵刚等12位天文学专家和学者初步就“琅琊台是一座天文台,建台时间至少应该在秦汉时期”这一观点达成了共识。
论证会上,徐福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毕长增以《吴越春秋》中对越王勾践迁都琅琊、琅琊建台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琅琊建台的记载,以及清朝画家王和沛的《琅琊
台图》上有“礼日亭”、“四时主祠”等建筑作为论据,重申了“琅琊台是天文台,是季节之神四时主的供奉地”这一观点。据毕长增介绍,为了进一步给自己的研究成果寻找证据,他利用6年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到琅琊台进行观测研究,最终绘出一张《琅琊台二十四节气日出坐标图》,在图上标出了每个节气当天的日出在琅琊台上空的位置。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琅琊台图》上对礼日亭的描绘,对研究琅琊台在古代天文学历法方面的地位很有价值。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孙小淳研究员在到琅琊台考察后认为,琅琊台上的观台高约9米,分3层,方形,有明显的人工建造痕迹,可以断定是人工制作的方台,而且此台高9米,显然是根据灵山岛和斋堂岛的方位调整的高度,并非偶然形成,符合古代天文台的条件,因此可以确定这是天文台,建台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但至少应该是在秦汉时期。孙小淳认为,齐鲁大地的齐就是与天齐的意思,古代帝王在统一后都会选择到齐鲁大地进行祭天活动,来宣布自己大一统,因此琅琊台可能是个祭天用的天文台。
随后与会专家就琅琊台是否是一个天文台这一主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专家们初步达成共识:琅琊台是一座天文台,建台时间至少在秦汉时期,但也可能更早,甚至是在尧舜时期。中科院院士陈建生认为,对越王勾践当时是否迁都琅琊的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有待进一步论证,但通过秦始皇三登琅琊台祭天这一记录,说明在秦朝这里已经在天文方面发挥作用了。
据悉,今天上午本次天文历法学术论证会将继续在胶南举行,届时专家对即将在琅琊台建设的“天文科普园区”给出意见和建议。(记者 赵玉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