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集团的创始人徐文荣(资料照片)
人民网4月4日报道 徐文荣打算出一本传记。74岁的他跟12岁的孙子逗趣,“这本书,爷爷来说,你来写,好不好?”小家伙说“好”。老爷子乘兴拟了几个标题――苦难的童年、风雨的青年、奋斗的中年、成功的老年以及伤感的暮年。
伤感是因为圆明园。两年前,“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的构想被披露后,这位横店集团的创始人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有人骂他“商
业炒作”,有人骂他“劳民伤财”,还有人骂他是“商人沾满铜臭味的破坏”。
“骂吧。你骂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我照样吃饭,照样睡觉。”从1975年创业到现在,徐文荣没少挨过骂。从轻纺工业转型高科技产业,挨骂;从工业转型文化产业,挨骂――“被领导干部骂很难过,徐文荣搞工业不是搞得很好嘛,何苦搞什么文化产业?投资那么大,什么时候能收回来?”如今,长子徐永安接班都快7年了,因为圆明新园,老爷子又挨骂了。
面对外界的质疑,徐文荣尚能泰然自若,可面对家人的反对,徐文荣说,他心痛了。
因为对建设圆明新园的资金来源心存疑虑,银行“停止对横店集团进行贷款”。儿子恳求徐文荣:“爸爸,你可以享福了,不要建圆明新园了,好不好?”“他说得有道理,可既然已经轰轰烈烈,已经被骂得这么厉害,我圆明新园一定要建起来!”徐文荣拍了一下桌子说:“这样就造成了家庭矛盾。”
为了以示区别,由徐文荣任主席的横店四共委被确立为圆明新园项目的投资主体,也就是说,在产权上,横店集团与圆明新园“没有任何关系”。“现在,我们大家统一起来了,妻子也支持我了,儿子也支持我了,他还捐了300万给我们。”
2008年2月18日,徐文荣宣布圆明新园正式启动。
“钱景”之争
“过60年,我的圆明园又是文物。”
从谢晋拍《鸦片战争》的广州街,到陈凯歌拍《荆轲刺秦王》的秦王宫,再到后来的明清宫苑、江南水乡,横店建造的拍摄基地已有十几个,在徐文荣眼里,它们“每个都是好项目”,而眼下正积极筹建着的圆明新园,则是“最好的项目”。
十五六年前,徐文荣去圆明园遗址公园参观过一次,当时他并不熟悉圆明园的历史,只觉得“圆明园真伟大,烧掉真可惜”,根本没有动过重建圆明园的念头。几年后,他想仿建圆明园的部分景点,尤其是西洋楼,用于影视拍摄,景都选好了,但因为“投资太大,工艺太复杂”,最终搁置了这一想法。
据徐文荣讲,中国圆明园学会的一些专家一直想恢复圆明园的原貌,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和地方,“99%的人都不敢拍这个板。”因为圆明园仿建了许多江南的名园胜景,这些专家想到了浙江,想到了两个人,“一是宋城的黄巧灵,一是横店的徐文荣”,2006年,专家们找到了徐文荣。
专家们的到访重新燃起了徐文荣建圆明园的希望,此时的他“想建的景大部分都建起来了”,双方一拍即合。
“找项目很难,找圆明园这样的项目更难。”徐文荣向《英才》记者解释他的初衷:“任何项目都比不过它,山东要花300亿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承德的避暑山庄,都比不过我们,这个项目知名度太大了,万园之园啊!”
2008年2月18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徐文荣将其重建圆明园的计划和盘托出:横店要按1∶1的比例建设一个占地6000余亩的圆明新园,预计总投入200亿元,其中,70亿元用于基本建设,这包括超过16亿元的土建费用、44.7亿元的土地费用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等费用,其余130亿元用于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回收和复制。
一些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圆明新园的“钱景”。山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总经理对《英才》记者分析说:“所谓的圆明新园能不能建起来还很难说,即使建起来了,市场能不能做好也很难说,基本上可以断言做不好,因为现在的游客只喜欢真的不喜欢假的。”他还透露,横店集团多年前就到当地去开拓市场,提出的条件也很有竞争力,但由于“交通不便和景区吸引力不够”,一直未能挤入这一市场。
周边的情况则要好得多。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的一位经理拒绝对圆明新园发表评论,但他表示,横店这条线路与该旅行社开通的其他短线一样受欢迎,旅行社与横店集团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另外,在《旅游时报》近日公布的“上海地区短线出游流向排行榜”(3月2日至3月8日)上,横店排在第四位,排在它前面的依次为杭州、周庄及南京。
对于自己的投资眼光,徐文荣很自信,“我建设景点肯定要赚钱。这些景,过个几十年卖掉,我能赚大钱。”
徐文荣对圆明新园的投资预期体现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做的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里:
圆明新园拟于2013年开放,保守估算,横店圆明新园建成的前三年,游客总数为1000万人次,第四、第五两年游客总数达到1000万人次;第六年开始每年游客1000万人次,建成后七年内共计游客5000万人次,门票按每人200元计算,共计门票收入100亿元。扣除每年管理运营费用等2.5亿元,平均每年可有10亿元净收入。
“而且,过60 年,我的圆明园又是文物。”徐文荣强调。(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