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设“绿色”公墓3年节约土地2.5万亩
新华网山东频道4月3日电(记者刘宝森)从青岛市民政局获悉,青岛市通过实施殡葬改革,以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代替传统的埋葬方式,3年节约土地2.5万亩。
2004年,青岛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推动殡葬改革,建设“绿色”公墓。据青岛市民政局统计,目前,青岛市各级政府投入资金超过2亿
元,在全市建成规模化公墓109处,骨灰堂40个,基本满足了今后30年内城乡居民的丧葬需求。
如今,在青岛市风景区内、城市园林山头、荒郊乱坟冈、铁道两边等地,成千上万座坟头被迁移,转入统一规划的花园式公墓,坟头全部用卧碑代替,墓区全部实行绿化,达到了虽是公墓不凄凉阴森的效果。一些地区建起了怀念堂,选择骨灰集中安置的方式,不论走到哪里,已看不到往日散落的坟头。
青岛即墨市仇家沟岔村是个有700多户村民的村庄,2006年全村531个坟头全部迁入了新规划的公墓内。这一公墓在入口处建立了仿古式牌坊,墓区四周栽种了四季常青树木,墓区内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右边的河道进行了清淤,使公墓形成绿树成荫,清水环绕的景象。
青岛市民政局估算说,三年前,青岛市一亩地安置散落的坟头在15到40个左右,转入公墓内统一安置后,可以增加到130个以上,加上40个骨灰堂的安置数量,3年来总共节约土地达到了2.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