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协委员提醒:“社会上并不都是白领”
就业是民生之本。1月25日,面对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供不适求的现状,参加山东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就破解就业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学能否设创业教育课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不仅是理论,还有占成绩很大比重的企业、市场实战知识。”民进山东省委秘书长郭永军委员认为,我们高校的现有教育模式、专业设置等与市场要求存在脱节,加剧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据他介绍,国内很多大学新设专业时,都会作一下市场调查,看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就业形势如何。可是专业设立后,就少有学校进行市场调查了。“我建议高校尝试开设创业教育课,既能让学生们了解、适应市场,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业冲动。”郭委员说,这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建立社会就业反馈体系
“很多年前,一位朋友让我帮他孩子选专业,我没有选生物化学等当时的热门专业,而是根据对未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预判,选择了数理统计专业。现在很多大企业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我朋友的孩子已经进入企业高层决策团的核心层。”
谈了这件事情后,省九三学社副主委宋传杰委员说,仅靠高校对市场的调研还是不够的,政府应该建立一种就业的社会反馈体系,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作出预判,为高校培养人才、学生选择专业服务。
引导高层次人才创业
“很多人都觉得我现在很成功,其实一路走来我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说到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山东慧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惠敏委员提起了自己的过去。“我初中毕业当工人,大学毕业又回到工厂,正是这些基层工作经验给了我创造的灵感,拥有了自己的众多专利。”周委员说,这个社会并不都是白领,应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第一份工作不一定都能实现人生的理想,但无论做什么都是必不可少的积累。
“当有了充分的积累时,就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如果我当初不从好不容易进去的科研机构出来创业,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更不会帮助公司的500多员工实现就业。”谈到如何增加就业机会时,周惠敏委员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建议:政府应引导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