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招聘阅稿人启事
·08“天泰杯”中小学生寒假征文
·食尚:岛城情调美食总动员
·岛城期货公司经理黄金期货访谈
·哪里寻找8000以上的工作
新闻中心>专题>时政类>喜迎两会召开>新闻速递>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五位文艺家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青岛新闻网  2008-01-14 12:28:05  大众网--大众日报

 

点击浏览下一张

       张春秋

       1月13日上午,省城室外寒风刺骨,最低气温零下8度。但山东会堂却气氛热烈——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正在这里举行。长期以来为我省文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五位文艺家于希宁、冯德英、郎咸芬、王玉梅、张春秋,喜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荣誉,并分别获发奖金20万元。

       于希宁:大家风范长存

       2007年12月28日,一生与梅结缘

并被称为“梅痴”的著名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于希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生前,他曾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送花圈,不设灵堂……

       于希宁于1913年1月生于潍坊,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6年至1949年任教于上海奇峰国画函授学校、山东大学。1950年后历任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副教授,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副校长,山东省艺术学校校长,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画院院长。他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山东省人大常委。

       于希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山东省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学科创建者。他在艺术教育领域辛勤耕耘70年,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为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于希宁以“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为座右铭,在绘画中强调国魂、画魂与人魂的统一,拓宽了传统花鸟画的人文境界。尤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以梅花为主要创作题材,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艺术语汇,形成了壮美明丽的艺术风格,既弘扬了民族绘画的艺术精髓,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于希宁对艺术勤奋执著,对学生谆谆教导,对祖国一片赤诚,多次向国家和社会捐款或捐赠书画作品。据统计,仅最近10年间,他就捐款120多万元,捐赠作品170余幅。

       冯德英:扎根沃土“花”飘香

       作为红色经典的长篇小说及同名电影《苦菜花》,曾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全国。2005年,《苦菜花》又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作为这部小说的作者,冯德英也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冯德英于1935年出生在乳山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不到14岁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起先后在总政文化部和空军政治部从事文学创作。1980年转业回到山东工作,先后任《泉城文艺》主编、济南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88年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时代文学》主编,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1994年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现为省文联名誉主席。

       《苦菜花》是冯德英的处女作。这部作品在1958年一面世,即引起强烈反响,当时发行量就高达200万册,被誉为“中国版《母亲》”。冯德英从此走上专业创作道路。1959年,他又出版了《迎春花》,1979至1982年出版《山菊花》(上、下集)。“三花”长篇系列集中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清新流畅,性格描写细腻生动,具有抒情乡土的特征,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被译成日、俄、英、越、朝、蒙、罗等多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几十年来,“三花”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改编成话剧、评剧、吕剧等多种戏剧,影响了几代人的心灵,至今仍深受欢迎。

       冯德英说,生活是“三花”盛开的沃土。他认为,只有表达人民实际生活和真情心愿的作品,才是时代脚步的记录,才具有时代精神,才有审美价值和传世的生命力。

       郎咸芬:吕剧创新的典范

       50多年前,一部戏曲艺术片《李二嫂改嫁》蜚声大江南北,从此,山东吕剧作为一个新生的地方剧种,开始登上全国的戏曲舞台,并在几代人的心里扎下了根。而“李二嫂”的扮演者——郎咸芬,也迅速为全国人民所熟悉。

       郎咸芬1935年生于潍坊,1951年考入潍坊市文工团,1953年调入山东省吕剧团,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吕剧团团长、吕剧院院长,现为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中国剧协常务理事,山东省剧协名誉主席,山东省吕剧院名誉院长。她曾连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三至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除了“李二嫂”外,郎咸芬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还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如《蔡文姬》中的蔡文姬、《穆桂英》中的穆桂英、《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沂河两岸》中的梁向荣、《梨花狱》中的武则天、《山高水长》中的薛逢春、《苦菜花》中的母亲等,并多次在全国性表演比赛中获奖。她的表演朴实稳健,大气丰厚,唱腔委婉深沉,注重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吕剧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由于郎咸芬在艺术上并不拘泥于技巧程式的羁绊,坚持以人物的情感为依据,以扎实的生活体验为根基,所以,到了晚年仍保持着旺盛的艺术创新能力,《苦菜花》中母亲的形象也因此在1998年获得第八届文华表演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和2000年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金奖。

       王玉梅:慈母形象入人心

       1963年,王玉梅在话剧《丰收之后》中成功饰演赵五婶获得好评,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该剧在周恩来总理关心下拍成电影,王玉梅本人也蜚声影坛。

       王玉梅1934年出生于济南,1949年参加工作,1950年进入部队文工团,1955年转业至山东省话剧院,曾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现为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她还是第十二次、十三次、十五次全国党代会代表,第十届省人大代表。

       在《丰收之后》获得成功以后,王玉梅就与“老太太”结下了缘,在《喜盈门》、《内当家》、《山菊花》、《高山下的花环》等影视剧中,她塑造的一个又一个慈母形象,至今依然令人难忘。当然,王玉梅在艺术上的成功,并不只是限于“老太太”这样的角色,她还在《谭嗣同》等六部影视片中扮演慈禧,同样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王玉梅多次在全国电影、电视剧评奖中获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表演奖。1995年,她荣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举办的“中国电影世纪奖”演员奖,是全国第一个以话剧演员身份获此殊荣者,为山东赢得了荣誉和骄傲。

       王玉梅说,拍戏时,她有一个习惯,接到剧本后不像其他人那样忙着背台词,而是先理解人物,在自己心里产生这个人物的形象,把她看成自己,这样心里就塌实了。而正是由于王玉梅注重深入生活、体验角色,在艺术表演方面精益求精,她才在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在戏剧舞台和银幕上塑造出那么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张春秋:梨园梦不休

       2007年10月12日晚上,已是81岁高龄的著名京剧梅派表演艺术家张春秋先生登上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为北大学子表演了京剧传统剧目《贵妃醉酒》。过后,有观众在网上留言:老太太的表演,绝了!其贵,其醉,其美,绝对无法用语言表达!

       张春秋六岁入京剧科班,八岁登台,少小成名江南。1954年,梅兰芳大师到南京演出,当时还在江苏省京剧团的张春秋就被梅兰芳一眼相中,正式将她收为入室弟子。1958年,张春秋调入山东省京剧团,参与创排由作家刘知侠同名小说改编的京剧《红嫂》,她塑造的红嫂这一艺术形象家喻户晓,张春秋也因此红遍大江南北。当年《红嫂》中“续一把蒙山柴炉红火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的二黄唱腔,至今仍在许多戏迷的耳畔回响……

       张春秋从艺70多年,积极参与京剧改革,对京剧事业发展呕心沥血,作出突出贡献,在京剧界和观众中有广泛影响,享誉海内外。张春秋嗓音甜润宽厚,行腔委婉流畅,文武兼擅,扮相俊美,戏路宽广。她集梅派之长,极重人物内在刻画,在《贵妃醉酒》、《宇宙锋》、《凤还巢》、《西厢记》、《生死恨》、《穆桂英》、《霸王别姬》等剧中塑造了性格不同、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优美形象,不论青衣、花衫刀马、武旦等角色,还是反串武生、武小生、老生,甚至花脸角色,都各具特色,深具梅派艺术神韵风范。

       虽然已经退休20多年,但张春秋对京剧艺术仍魂牵梦萦。作为山东省老年协会的顾问,她经常参加老年活动,为老年朋友们讲戏;参加济南的“梨园茶社”,给戏迷朋友们讲戏;另外,她还带了很多弟子,手把手地教戏,有时还会到幼儿园教孩子们唱戏。她说:“京剧是国粹,作为中国人应该懂得怎样欣赏京剧,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愿意为振兴京剧奉献一生。”本报记者 杨国胜 孙晓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页面功能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 沃尔得校庆3周年 免费英语
· 洗衣机行业率先步入战略时代
· 海信在美国CES消费电子展大放异彩
· 青岛第二届年货大集开幕火爆招商
· 奥运艺术瓶山东大赛大奖设置
· 岁末英语名师高效学习法大型讲座
· 邻家小弟一月能挣6000块!
· 庆祝在职研究生MBA班开学
· 08春季房展招商火爆进行中
· 海信电视获CES最具创新力品牌
· “祥云”2008年首度神秘亮相
· 中信银行A股挂钩保本型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