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重18.5吨的砖壁整体搬迁。
图二:精美的人物砖雕。
图三:完成加固的古墓画像砖壁。
扬子晚报12月28日报道 在位于南京江宁陈塘湖村乡间的小山下,一座已经历1500年的南朝贵族墓,经过近一年的整体搬迁修复,终于落户朝天宫后山(俗称“宫后山”)。这一国内罕见、江苏文物史上的一大壮举昨日宣告完成,元旦期间观众将可一睹其非 凡的风采。昨天,搬迁工程总指挥、文物保护专家汪桔生先生接受了本报专访。
发掘:几乎每块砖上都有精美浮雕
据介绍,这座南朝大墓是今年2月在江宁陈塘湖村砖瓦厂内发现的,有着1500年的历史。由于当地工人在实施机械作业时缺乏经验,导致墓葬较大面积损毁,专家立即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南博考古专家经考证后认为,这是一座高等的贵族墓,全长9米,宽3.2米,高3.4米。用汪桔生的话来说,“真是太美了,几乎每一块砖上都有精美的浮雕图案:两边侧壁上,神态肃穆安详的男女侍者站成一排,衣带飘飘。而每一块铺地砖上都有一朵盛开的莲花,行走其上‘步步生莲’。在石门框上有着一枚枚‘金钱’。更绝的是后壁上愣是用一块块莲花砖拼出了两座佛塔,其造型在南京地区还是首次被发现。”这些成排的男女雕像对研究南朝绘画、服饰、发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构想:砖壁整体打包后起吊
实地考察后,文物考古和修复专家无一不被折服。鉴于古墓历史价值和不可修复性,专家们决定将其整体搬迁回城,以供日后研究和展示。“以前的古墓搬家都是把墓砖一块块拆下、编号再恢复原状,但如此巨大的墓体要移走确实困难重重。首先是大墓有数十吨重,起吊很困难;二是在地下深埋1500年后,几乎所有的青砖都”酥“掉了,一旦移位就将崩裂;三是画像砖墓壁后地形复杂,如泥土坍塌后果不堪设想。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和测试,专家们决定采用将木头做成模型塞进后壁佛塔深浮雕残缺的缝隙,直至全部填满,同时辅以高弹力的聚氨酯泡剂填缝定型。接着,他们在墓底打上一层厚厚的防腐钢板,并在最底部围焊”工“字钢,形成了坚固的框架结构,确保万无一失。
图四:专家在即将落成的南朝古墓展示亭前。
搬运:重18.5吨砖壁丝毫未损
经过文物专家的选址定位,最后确定将古墓搬迁到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的后山上。汪桔生介绍说,“宫后山地形复杂,周围民居很多。搬迁这样大的古墓在江苏乃至全国都属罕见,我们选择了富有经验的南京大件公司。”今年4月18日,一辆负载50吨的长臂大吊车一声轰鸣,古墓平稳起吊,重达18.5吨的古墓砖壁丝毫未损地被运进城里。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从冶山道院方向起吊,吊至6层楼高,工人再用绳索将古墓拉到位。经过半年多的安装、采用高科技修复技术,一座完美的南朝古墓展现于眼前。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搬迁来的部分是古墓最精美的画像砖壁,高3.4米,宽3.2米,厚1.5米。工人们正用木材搭建一个保护亭,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亭子用的是一种特制防腐木材,用料5个立方,上面加顶,四周通透。
远期:朝天宫后山将成南朝文物基地
昨日,据南京市博物馆白馆长介绍,朝天宫后山是一片幽静的空地,一批具有价值的南朝文物将逐渐搬迁进来,形成一个富有南朝文化特征的户外展示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把从古墓中拆下的零散砖块,铺设出一条甬道,方便参观者。
汪桔生说:“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地下有着很丰厚的文物资源,仅仅靠挖掘并不能很好地保护逐渐流失的文物,特别是那些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大墓,以往在挖掘完成后,都是出土一些文物后就填土复原,整个墓葬的研究和保护根本无法进行。此次的成功搬迁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为今后类似的古墓保护课题提供了极好的参考依据。” (记者 蔡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