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直涨价 船老大还喊钱难赚 除少数渔民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外大多数不超过两万元 “海里东西”越来越少让不少渔民想上岸
开海一个多星期了,渔民们都是早出晚归打鱼。
小杂鱼7元一斤、螃蟹40元一斤、立虾15元一斤……今年开海已经一个多星期了,近日记者走访了小港、沙子口、南山等岛城各大码头和水产批发市场,发现除了螃蟹的价格比去年同期略低外,海鲜的价格比去年同期每斤至少高出0.5元。开海后海鲜的价格一路上涨,渔民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的收入是不是也多了不少?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市约有3万名渔民,除了少数渔民年收入能维持在10万元左右外,绝大多数都在一万元到两万元之间。
郭玉斌·想上岸
每天漂14小时收入越来越少
今年35岁的郭玉斌是黄岛人,自己有一条80马力的小渔船,9月1日开海后每天往返于黄岛和潮连岛之间。
郭玉斌告诉记者,开海后他每天早晨3点准时从码头向潮连岛出发,大约晚上5时回到黄岛码头,一天要在海上漂14个小时,但现在并不是最累也不是最赚钱的时候。
在小港码头,为了能卖出好价钱,不少船主把海鲜全部摆出来。 |
郭玉斌说,现在鲅鱼、刀鱼、黄花、鲳鱼等经济鱼类很少,而且个头也小,卖不上价钱,他开海后每天只打一种用来做水貂饲料的小鱼,大约每斤1元钱,一天能打400多斤,偶尔会打上几条黄花鱼或者鲳鱼,发点小财,等深秋的时候再到远海去打经济鱼类,多挣点钱。
“我现在每天的油钱和人工费就要500元,这还不算海上的吃喝、网具的破坏、船只的维修等费用,海里又没东西,怎么赚钱?现在3条船不如3年前的1条船好过。”郭玉斌说,春秋两季忙起来的时候经常好几天不能睡觉,三四年前因为鱼多、人工和油的成本也低,收入还不错,近几年越来越差,去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元。
“十几岁就在海上干,没上多少学,除了打鱼什么都不会,哪家企业愿意要我们呀!而且在海上呆习惯了,受不了单位里那么多限制。”提起转行,郭玉斌的口气很沉重,这两年他试过司机、建筑工人等多种工作,可都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无奈他只好再次回到海上。
刘贤富·“二道贩子”
螃蟹多价格低成本跳着高涨
刘贤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渔民,因为他干的是收购,他把一些长期在大公岛周边打鱼的40多条渔船的货买回来,再送回码头卖掉,感觉自己像个“二道贩子”。
“好几年没见这么多螃蟹了,可价格不高,比去年这时候一斤能便宜5元。”刘贤富说,今年休渔期后海里最多的就是螃蟹,他一斤螃蟹大约能赚3元。
“现在好多年没有出现刀鱼和黄花鱼的渔讯了。”提起鱼类,刘贤富的语气开始沉重起来,他打了13年鱼,能打上来的鱼越来越少,钱赚得也越来越少,无奈之下,他从去年开始转行收购,他对今年的行情并不看好。
“都觉得渔民赚钱多,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海上那么危险,现在赚的都是辛苦钱!”提起收入,刘贤富说,青岛捕捞业并不发达,渔船较小,只能在青岛近海捕捞,而近海鱼类越来越少,渔用物资涨价很快,捕鱼的成本“跳着高”上涨。
陈云德·吃喝不愁
改行捞海蜇一年能挣10万
“再晚一会儿手机就没信号了,我正在往外走。”陈云德是城阳河套的一位渔民,已经与大海打了25年的交道,昨日记者联系他的时候,他正准备到潮连岛西南海域捞海蜇。
陈云德的船是135马力,在海上一周时间能捞上10吨海蜇,加工后大约有两吨,批发价每斤4元左右,去掉成本,他一周大约能赚到5000元,但因为受季节限制,一年只能工作4个月,一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陈云德告诉记者,以前他主要是打鱼,刀鱼、鲳鱼、白鳞都打过,但因为海鱼的价格很不稳定,而且打鱼需要在海上呆的时间很长,赔得也越多,后来他改行捞海蜇。“足够老婆孩子吃喝了,累了大半辈子,现在该歇歇了。”陈云德对自己目前的收入很满意,除了干活的4个月,他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休息,作为对自己的“犒劳”。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许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