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宴成募集学费手段 人情债带给学生巨大压力
升学宴成公开募集学费的手段
近年来,在许多农村地区,子女考上大学后举办升学宴已经成为一个习俗,同时也是农村家庭筹集学费的一个主要来源。
湖北麻城市二中一位老师说,这两周内,他已经接到了8张请帖,都是学生举办升学宴邀请的,他都无一例外地推掉了。
“升学宴是一种公开募集学费的手段和礼尚往来的习俗,但只是解决燃眉之急,以后的‘人情债’对孩子和家庭来说,负担更重。”
对于像王浩这样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外工作的农村家庭,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升学宴上所收的礼钱在学费里占到了80%,甚至100%。
湖北襄樊市的展聪,现在武汉大学读大三,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她当年的升学宴上收到的礼金有1万多元,几乎是第一年学费的全部来源。
河南濮阳某县的谢三三,父母都为普通工人,负担较重,当年她升学宴上的礼金也收了1万多元,解决了她第一年的学费,甚至生活费。
而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父母都在家务农,升学宴筹集的资金就很有限,客人主要为有限的几个亲戚,升学宴席成本低但规模小,一般4到8桌,每桌成本在300元左右,按照血缘亲近,所收的礼金多少不一,每家平均礼钱为100元。最后收到的礼钱大致能占到学费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有的甚至更少,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不亚于雪中送炭。
麻城市中一镇的曹咏雪,父母在家务农,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他第一学年的费用总共1.2万元左右,当年升学宴上总共收了3000~4000元的礼钱,凑了三分之一的费用,相当于他家一年的收入。
林雨雪在武汉大学就读,其弟今年也考上了大学,家庭收入主要靠父母务农,林雨雪的学费主要还是靠国家助学贷款,他弟弟也准备贷款上学。
按照惯例,他弟弟今年也办了升学宴,亲戚邻居凑了5桌,请客的成本在1500元左右。没请客之前,弟弟的学费能凑个三四千元,请客后学费仍然不够,宴席收到的礼金仅占到其学费的四分之一。
助学贷款终归是有利息的
尽管升学宴所收的礼钱在大学学费中所占的比例不一,但很多家庭都将礼钱看成凑集大学学费的一个来源。在他们看来,举办升学宴一方面是喜庆,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筹集学费,尽管现在有了助学贷款,但那终归是有利息的,能少贷一点就少贷一点。
一些不想请客的家长也不得不举办升学宴,“不请不划算,大家都在请客送礼,你不请就只有亏本了。”
虽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但在农村,人们对大学生的期望仍然很高,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说法他们很难相信。“大学生挣大钱,月薪过万”,“大学生都坐办公室”,农村家庭还是认为上大学才能有出息,所以家里有大学生的父母借钱也比较容易,亲戚往往都比较慷慨,他们把大学生看成潜力股,不怕还不起债款,而且有的亲戚还有将来能沾点光的想法。
在林雨雪看来,通过升学宴筹集学费,如同助学贷款一样,是一种类似于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它让那些处于起点不公平地位的人有机会获得起码的参与投资和竞争的资本,这种提前消费是对社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人情债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
在升学宴上,老王带着王浩给客人敬酒。每到一桌,客人恭维的话大多诸如“我们以后还要沾王浩的光呢”“王浩将来要是奔到了公安局局长,我们也光彩啊”“将来有出息了,别忘了你弟弟就行”之类,老王一边替儿子答应着,一边叫儿子给客人敬酒道谢。
这一过场,王浩用“痛苦”两字来形容,“你要听着还要点头答应,我现在‘八字还没一撇’,这不是无形中给我压力吗?这些人情债将来我怎么还啊?”
王浩说,事后,父亲就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将来出息了,要帮帮堂哥、堂姐,他们家送了1000元的礼金,还有姨妈家、二姑家,这次送的礼金都比较重,他们的孩子都没怎么念过书,将来有机会帮他们找份工作……
一方面抱着急于跳出农门、改变家庭贫穷面貌的强烈愿望,大学生成了一家人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投资过大,急于收回成本,大学生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大学生胡雅认为,现在的教育投资短时间内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千辛万苦找到工作但收入不理想,不知道要用多少年才能把家里投资的钱挣回来,投资与回报不成比例。
大学生周俊盘算了一番,估计工作4年后才能还清读书欠下的民间债务和助学贷款。他说,负债上学给自己和家庭的压力很大,常常瞻前顾后,想早点出来工作还债又想继续深造,内心总是矛盾的,很熬人。
刚从学校毕业,曹咏雪就面临着还清国家助学贷款和支付家里债务的双重压力。
在他上大学那年,其父母为学费犯难吐苦水时,经常听到亲朋好友这样劝说,“现在苦点值得,有钱难买儿成器’,将来他两三个月就能挣回来。”
去年10月,他在武汉一家日资企业当翻译,月工资1800元左右,要租房,要生活,这点收入仅仅能自给自足,难以有多余的钱顾及家里。这与父母和村里父老乡亲的高期望值形成很大落差。
毕业已经快两个月的娟子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家人们殷殷的期望和旁人不理解的眼光令她不堪重负。她感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宁愿在外漂泊也不愿回家,“家里都指望着我毕业出来挣大钱,可专科学历很难找到工作。”
当初,她考上一所技术学院后,家里就曾为她举办升学宴筹集学费。 (甘晓帆 李润文)
8月10日,老王和妻子上午9点就在餐馆里忙乎着,等候客人。
餐馆前面两幅约1米宽、1.5米高的喜报,“祝贺王浩同学金榜题名”、“湖北警官学院,荆楚卫士摇篮”映入眼帘,前面的是酒店赠送的,后面的是老王自己找人做的。
老王的小儿子王浩今年考上了湖北警官学院,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男孩子,这让一家人喜不自禁,但看着录取通知书上那总计1.5万多元的各种费用,老王傻眼了。
老王是湖北省麻城市中一镇乡镇机关里的一名小职员,全家靠他每年1.3万多元的固定工资生活,女儿正在一所重点大学读大三,第一年7000多元的开学费用也是靠请客收的礼金凑齐的,现在家里已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款。今年开学,两个孩子的学杂费总共有两万多元,再加上一年七八千元的生活费,老王愁得睡不着觉。
“借点,贷点,再就是升学宴上收礼钱凑点,看能不能过关。”老王无奈地说。自儿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起,他和妻子就在筹备升学宴的事,定日子,送请帖,统计客人数目,订酒席,夫妻俩希望这次能多收点礼钱,为孩子凑点学费,其余的靠贷款解决。
碰巧的是,今年老王单位里一位领导的孩子8月16日也要办升学宴,出于考虑,老王将日子定在8月10日,抢在领导前面请。
“领导请客的档次肯定要比我们高,他要在前面请了,就相当于立下了标准,请客的规模和礼金多多少少都要参考一下,这让自己和同事都会为难和尴尬。”老王还提到,今年物价上涨,成本高了很多,同样的一桌酒席比去年涨了近100元,他和妻子估计宴席礼钱最多能收两三千元,学费还差一大截。
请客前一天,老王一天没出门,不停地给客人打电话,确认客人人数,预计客人有100多人,有15桌,亲朋好友、同事,能来的都请了。
11点左右,客人陆续到了。客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找女主人,单独将包好的礼金交到她手里。
在饭桌上,坐在一起的几个亲戚悄声打听着彼此送的礼钱。打听了一圈,王浩的婶婶脸色突变,她和丈夫对视了一下递了个眼神便埋头不语,在饭桌上这对夫妻吃得无声无息,还没吃完就迅速下了桌子。
王浩的叔叔在乡下务农,这次靠卖猪凑了220元钱,以为送了个“重礼”,哪知道饭桌上一比,还是他家送的最少。
2004年王浩的姐姐考大学,叔叔靠卖棉花送了150元,那次别的亲戚都送了200元到500元,今年特意加了些,但还是最少的。
“没办法,只有这么多了。”王浩的叔叔说。
“这学校出来找工作比较容易,我两个孩子没念什么书,将来还要沾他的光呢,多送点礼钱我们心甘情愿。”王浩的二姨说,她家这次送的礼是最重的,在饭桌上,她的话语最多,时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宴席过后回到家,老王和妻子就开始扑在桌上“做算术”了,姑妈家300、小妹家500、表弟家200……老王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这些礼钱今后还要还。除去请客的成本,净收5000多元,比预期的多,学杂费刚好凑了个零头,老王已经很满足了,这5000多元相当于他半年的收入。
老王当天很走运。散席半个小时后,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一方面担心远处的客人会淋到雨,另一方面庆幸这场雨没有提前到来,否则就有一部分客人会推辞不来,那么礼金就会少收很多。
8月11日,老王马上就还了一份人情债,同村的王绪明儿子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也办升学宴。
他家请客王绪明也来了,还送了200元,老王回礼就多加了60元。
“礼钱最后都要还,负担也不小,其实长远来看并不划算,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短时间内能凑到一笔钱。”老王说。(甘晓帆 李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