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财政收入预计超过280亿元
全市财政税务会议召开 夏耕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 景虹) 昨日,记者从我市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1~8月份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7亿元,相当于2005年全年收入176亿元的规模水平,预计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280亿元以上,预计今年与2002年相比,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2%,快于GDP增速8.9个百分点。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书坚主持会议。
夏耕在讲话中指出,这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财政收入增长最快、公共财政惠及民生力度最大、各项财税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历史时期之一,我市财政实力四年来实现了一个大跨越。同时,夏耕在讲话中强调要正确把握当前财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增收节支为主线,扎实做好今后四个月的财税工作。
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新跨越
2002年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迈过百亿元大关,达到了100.7亿元,2006年突破了200亿元,达到225.8亿元。
从财政收入的增速看,前一个100亿元,我市用了55年的时间,而从100亿元到200亿元,我市仅用了四年的时间。预计我市将用两年的时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亿元到300亿元的突破。
从财政收入的质量来看,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两个比重”逐年提高。2006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6.4%提高到7%;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85.2%,今年上半年占GDP比重为7.63%,同比提高0.23个百分点。
民生及社会事业投入加大
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财政资金的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保障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2003年以来,我市财政性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6%、17.7%和18.9%。尤其在解决住房难、集中供热、公共交通等一些民生问题上,财政惠及措施之实、投入力度之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公共财政大规模覆盖农村
2003年~2007年,我市各级财政“三农”投入达到了153亿元,年均增长22.4%,不仅免除农民负担4.2亿元,而且从2006年开始,将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比国家提前一年免除了55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仅2006~2007年全市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9.3亿元,是过去十年的总和。
同时,五年来财政用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近4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实现全覆盖;另外,我市不断加大惠农财政补贴力度,五年来共发放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资金4.9亿元,近百万农户直接受益。
我市民生支出快速增长
2003年以来,我市先后三次提高困难群众的“低保”标准,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分别增长250%和42.8%,用于城乡低保的财政资金达到76.3亿元,年均增长31%。同时,我市统筹国有资产出让收益、困难企业土地变现收入和财政收入27.5亿元,解决了11.6万名国企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问题和5.2万人次的欠薪问题。
今年,我市将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条件需求列为十件实事之首,我市本级财政用于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资金达到5.8亿元,超过了“十五”期间的总和,加上让渡的土地出让收益今年全市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达到42.6亿元。
同时,我市今后将努力实现财政投资重点的三个转变:由城市转向农村、由一般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由经济建设转向促进科学发展,重点支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项目。
坚持每年办好一批实事
2003年以来,市政府在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方面安排实事61件,投资超过45亿元,重点解决小街小巷改造、破旧楼院整治、养老院、停车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投资5亿元和2亿元建成了市立医院东院区、市体育学校,投资1.5亿元改扩建了市图书馆、青岛音乐厅、市人民会堂、群艺馆;投资2.4亿元改扩建了160处社区文化中心、84处镇文化站以及2400个村文化大院;农村镇、村卫生院(室)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率达到9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达标率100%;全市集中供热面积增加1.2倍。建成公交停车场650个泊位,更新公交车800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