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大涧村与河南财经学院联合办了一个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这是研修班结业时学生们的合影照。
24名农民为何要攻读清华CEO总裁班
11名村
干部,13名村办企业管理人员,花费约90万元,走进了清华大学的课堂,攻读CEO总裁班;早在2004年,该村还曾花费约8万元,邀请河南财经学院把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搬进村,1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聆听大学教授的教诲。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河南禹州磨街乡大涧村,也都招来人们的羡慕与质疑。
农民攻读CEO总裁班,是哗众取宠还是真有必要,人们众说纷纭。1月23日,记者走访了大涧村。
听课
49岁农民第一次走进清华学堂
事隔3个月后,提起第一次走进清华大学课堂一事,闵国法仍然兴奋不已:“要搁以前,这是不可想像的,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能到清华大学去听课!”
今年49岁的闵国法是大涧村村民,目前在村办企业大涧集团旗下的一个煤矿企业担任经理。去年10月9日,闵国法第一次走进了清华大学,聆听了一位教授的企业管理课。
“当时,我跟村里几名干部一起到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兴十四村考察,回来后到北京清华大学听课。”闵国法说。
其实,闵国法所在的大涧村也是一个经常被国内各地考察、学习的对象。
据记者了解,大涧村于2004年组建了河南省禹州市大涧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该集团下属禹州中天矿业、大涧耐火材料、河南味全食品、奥亚赛车场等7家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员工6000人。受益于村办企业,2006年,大涧村1800口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200元。大涧村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虽然如此,考察了兴十四村后,这个资产达10亿元、拥有30多家现代企业的东北村庄,还是让闵国法感觉到了差距--“原来认为大涧已经很不错了,一看兴十四村,才知道,我们还差得远哪。”带着这种差距感,闵国法第一次走进了清华大学的课堂。“有差距就要赶上,但怎么赶,自己的能力明显不太够了,正好听听专家的说法。”
“清华第一课”让闵国法记忆犹新,3个月后的今天,他向记者讲述了那节课上听到的一个关于企业发展的故事--“有两个人在郊外看到老虎时,一个人马上换上运动鞋,他认为自己只需要比另一个人跑得快就安全了;另一个人则马上爬树,原因是老虎不会爬树。”教授讲完这个故事后,还分析了比较优势和持续优势等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闵国法说,“教授不愧是教授,很复杂的问题,他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讲明白了。”
从北京回来后,闵国法马上就把这些内容讲给了自己矿上的10多名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都认为受益匪浅。
学费
清华听课24名村民花了90万元
在大涧村,有幸走进清华大学课堂的不仅仅是闵国法,还有王振昌、王风涛等23名村民。自2005年1月开始,该村已先后有24名村民走进了清华大学课堂,其中包括11名村干部和13名村办企业的管理人员。
据大涧村村主任王风涛介绍,村干部集体去读清华大学CEO总裁班,主要是受村党委书记王振昌的影响。
王振昌,这位全国劳模,2000年就开始在澳门一所大学攻读MBA(即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并于两年后获得了该校MBA学位。“他发出学习的倡议后,我们就说,再不去学习,就真的跟不上他的步子了。”王风涛说。
大涧村党委书记王振昌告诉记者:“当时我提出这个倡议后,几个村干部和村企业管理人员都非常响应,大家都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谁不学习谁掉队,都不学习,大涧村就很难再有大发展。”
记者了解到,大涧村集体攻读的清华大学CEO总裁班,由清华大学与慧泉国际商学院合办,学期一年半。
慧泉国际商学院黄女士介绍,开设这个CEO总裁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中国企业寻求管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解决之道,前来听课的学员大多是一些大中型企业老总,还有几个是国内500强企业的总裁和几个城市的副市长。“大涧村这种以农民身份来报名的学员,我第一次见到。”黄女士说,“其实,他们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他们管理着一个庞大的集团企业,需要这种学习。”
大涧村党委副书记陈海昌则一口气给记者列出了余世维、叶茂中、张利等国内著名企业管理、营销方面的专家,“他们的课,我都听过”。陈海昌还向记者复述了这些名家所讲的内容,从穿戴礼仪到营销高招,从财务管理到投资分析,所讲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方面。陈海昌说:“清华的教授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一些解不开的难题也都解开了。”
而为了这些收获,大涧村为此付出了约90万元的学费。据陈海昌介绍,他们所读的CEO总裁班,学期一年半,每人学费3.8万元,依此计算,他们24人的学费总计91.2万元,优惠后约90万元。
合作
把大学教授请到村里为村民讲课
90万元,让24名大涧村村民走进了清华大学,但这并不是他们与大学教授的第一次接触。早在2004年,大涧村就曾与河南财经学院联合办学,创办了一个学期一年的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直接把大学教授请到了大涧村,该村120多名村民也在家门口聆听了教授的教诲。
据陈海昌介绍,该研修班每两周上一次课,每次课要上两天,考虑到听课的方便,授课地点就设在大涧村的礼堂。为该研修班牵线的是河南财经学院副教授徐朝钦。徐朝钦也是主讲人之一,该院公共关系学教授任曼等多名教授先后来到大涧村,教授企业管理、商务礼仪等多种课程。
1月23日下午,目前在兰考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徐朝钦告诉记者:“我是禹州人,又是研究区域经济的,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关注大涧村。”
据徐朝钦介绍,2004年时,大涧集团已经初具规模,但从过去他们一直所依赖的煤炭等地下资源来看,如果不适时地调整,他们可能就要走下坡路。“当时,王振昌书记等大涧村主要领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正为这个发愁。虽然他们也经常出去考察、学习,但理论知识还是有所欠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徐朝钦建议大涧村主要领导要学习,多听听专家、教授的意见,而王振昌正有号召大家学习的想法。
2004年1月,大涧村与河南财经学院达成协议,双方合办一个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让大涧村120多名村干部、企业管理人员、村民代表等走进课堂学习。
这一次,因为河南财院的照顾与支持,他们只支付了约8万元的学费。2004年年底,为期一年的研修班结束,农民学员们来到了河南财经学院,举行了一个结业典礼。
“正是这一次学习,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接下来,我们就到清华大学报了名。”陈海昌说。
效果
花的钱值学习长见识很有必要
大涧村农民攻读清华CEO总裁班的消息传出后,一些人认为:“农民读清华大学CEO总裁班,肯定是炒作,没那必要吧!”
在采访中,记者将此问题抛给了王振昌时,他先是愣了一下,弄明白后给出的回答是:“我们从来没想过炒作,大涧村也不需要炒作。”
王振昌介绍,大涧村以前主要靠煤矿,对地下资源的依赖性过强,这几年他们逐渐意识到“这些煤总有挖完的那一天”,就开始调整战略,由地下向地上转移,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深加工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高科技型转变。“但大涧村的起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大涧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并不太高。要实现这几个转变,我们就必须走出去,不断地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陈海昌则向记者举例验证了学习的效果。他说,以前遇到难题时,就会想退,想骂娘,但经过学习,如今再遇到问题时,就会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身份,想如何解决问题,如何用现代科学的方式找到问题的出路。陈海昌认为这是一种由“农民意识”向“企业管理者意识”的转变,是一种观念、意识的提升。对于这一点,闵国法的回答更是直接:“花这几十万,真值了!没见过那么大的天,就不可能做出那么大的事,学习长见识很有必要。”
记者问:“大学教授讲的内容,你能听懂、吸收吗?”
闵国法坦言:“让我们把教授讲的东西都弄懂、吸收是不现实的,但10句话能有一句话听懂、运用上,就够了。“
评价
学习精神可嘉但方式有待商榷
徐朝钦认为,虽然陈海昌等人的身份仍然是农民,但他们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大企业的管理人员,从这个层面上看,他们集体接受这种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习,他们至少能接受到一些新的理念,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模式,还能学到一些切实有用的经营管理知识,比如,学习了财务管理课程后,这些厂长、经理就懂得作成本核算了,这就是进步。”
徐朝钦认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与其花钱去引进人才,不如培养自己的人才。这样看来,大涧村的这些做法确实是值得的。
河南省社科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我从前年开始注意大涧村,他们的这种学习精神很值得赞赏,关键看能不能坚持下来,因为办企业讲究长久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该专家还指出,大涧村的学习方式有待商榷,因为现在有一些大学办的总裁班、研修班,基本是以营利为主的,授课质量却参差不齐,而且收费较高。
记者在大涧村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一些村民,一位王姓村民告诉记者:“干部花钱学习算是好事吧。我管不了那么多,反正大涧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说这话时,下午两点钟的太阳正斜照在他家450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楼上。
□记者黄涛文员洪波图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