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今年1月1日全面开放后,业界纷纷揣测新定价机制也将在年内跟着出台。商务部网站上11日透出了全国石油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这给市场又带来新的联想。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已到了出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最佳时机。
11日亚洲电子盘中,纽约油价至截稿时已跌至53.21美元,再创新低。业内人士坦陈,国内油企在风闻成品油定价机制近期可能出台的消息后,预期国内成品油价届时有望下调,于是纷纷抛售手中的油品,而此前,国内航空煤油价格已率先下调了180元/吨。
根据中国现有的成品油价格政策,汽、柴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原国家计委按进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再上下浮动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目前,中国各地的柴油零售基准价约为5000元/吨。
一位外资石油企业驻华首席代表算了一笔明细账: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柴油销售价约为64美元/桶,换算成吨约是480美元/吨,加上汇率因素、关税和增值税,这一价格到国内的话还要加上每吨117元的消费税、每吨45元的配额费和约每吨12美元的运输费及其他规模较小的杂费等就构成完税价。初步测算,国际柴油如果到国内的话,价格约在4600-4700元/吨左右,而国内市场价格却高达5400-5500元/吨,比前者高了七八百元之多。
除了业内传闻外,一些行业专家近日也作出了成品油定价机制正面临最佳出台时机的判断。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日前称,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54-55美元之间甚至更低的话,那么成品油定价机制就将面临最好的出台时机。他指出,关键在于油价必须稳定在上述区间,而不是像去年下半年那样忽上忽下。如果油价高于60美元的话,国家是不会采取行动的。
此前,一位曾参加过去年发改委成都会议的人士曾透露,根据有关方面原先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思路:当国际油价跌至50-55美元/桶将是实现国内油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最佳时机。
不过,有关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庐山真面目”当下并未揭开。有关定价机制的方案,最早的一个版本是去年一季度发改委广州会议时曝光的征求意见稿,此后,新机制数易其稿,至去年10月发改委召开成都会议期间再度提交业内讨论。
依照去年12月的最新说法,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能不再“盯住”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而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
据了解,上述定价机制在业内俗称“原油定价法”。去年有媒体报道称,在去年10月发改委召开成都会议后,原油定价法几乎被认为是得到了发改委认可的方案。
但也有专家认为,上述定价机制仍存在瑕疵。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指出,按照上述备选方案,中国仍要以三地油价为基准,但这种定价很容易被外界“忽悠”——因为在实际交易中,很少有买家会按照纽约油价等基准价到现货市场买油,这种油价通常的情况是有价无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在于,去年底有报道称,有关方面还可能将环境成本纳入资源类品种的定价机制,石油天然气等首当其冲。(陈其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