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重庆市在庆祝设立直辖市的10周年的同时,也在努力申请成为包括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内的经济特区。 设立直辖市的十年,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重庆市希望借助经济特区的设立,进一步确立和巩固西部经济中心的地位。 受重庆市政府商务顾问委托,由日本株式会社野村
综合研究所和上海以琳公司研究的《重庆交通物流枢纽战略方案》于2006年11月底正式出台。《方案》建议:重庆打造中国的第四个经济特区,统筹规划一个以“国际、临空、技术产业城市”为特色的综合政策区域,形成“国际临空技术产业城”。 上海浦东新区和目前正在建设的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方案也都出自野村综合研究所。 有消息称,重庆拟于2007年直辖十周年庆时,正式向国家提出建设经济特区的建设申请。 规划面积1400平方公里 重庆市外经委负责人称,2004年重庆市提出这个课题,就是打算向国家申请这样一个特区。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这份报告与重庆领导层战略发展核心不谋而合,事实上,该战略方案已进入了实施阶段。 根据该方案,该技术产业特区面积达1400平方公里,以北部新区为核心向外拓展,在寸滩港周围形成一个综合物流区,在机场北边形成一个临空产业区,在北部新区北端形成北部新区扩大区,另外将重庆大学城进行整合,形成新产业创新区。特区内新增人口200万人,其中引进技术人口50万人,总就业人口100万。 从产业上看,特区将以新一代汽车制造业为核心,首先以与汽车产业、汽车零配件产业接触点为突破口,带动机械产业、电子零配件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等新产业向重庆集聚。为了实现这一宏大战略目标,野村综合所提出了三大具体战略方向和15条较为明确的措施。 据了解,这个新区将以新一代的技术制造为导向,倚托重庆航空港,涵盖北部新区扩大区、新产业创新区和综合物流区,整合已在建的临空产业区和西部新产业创新区,新增在机场和寸滩港区之间的综合物流枢纽基地,并开通货运铁路和道路网络,形成与天津滨海、上海浦东、广东深圳不同功能定位的生产技术创新经济特区。 中央可能颁特殊土地政策 重庆本地学者认为重庆的经济特区可望在下一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期间实施。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分析,重庆把申请“经济特区”的时间锁定在2007年直辖十周年,从时机上来讲非常成熟。 “现在中央的目光还锁定在天津滨海新区,明年的重点无疑会转向西部,西部地区将是中国经济下一轮的主要增长点。”
廖元说。 对于重庆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特区,四川社会科学院顾问林凌表示,新特区将以川渝为中心。林凌主持研究的“川渝经济区”得到国家发改委的重视,中央关于建设川渝经济区的概念就来自他的研究成果。 林凌指出,经济特区如果设在川渝将对西部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开始这个经济特区将以川渝为中心,最终将形成以重庆、成都和西安为核心的大经济区。” 重庆社科院决策咨询研究中心主任、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后邓涛认为,从经济地理优势看,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位于西部地区的东部,地处中国东中西战略结合部,扼西部最大的出海口,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将重庆设立为特区,对长江流域经济带开发和西部大开发两大国家空间开发战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邓涛分析,重庆要成为经济特区,不仅需要中央特殊的关怀和特殊的政策,更重要的是重庆要进一步提升自己。 目前,重庆大都市经济圈已基本形成了“点”和“圈”的融合,即以重庆主城核心区为“点”,体现了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长江上游综合枢纽的功能。以环绕“点”大约以1小时通勤距离为远边界的同心圆为“圈”,围绕经济支撑、产业配套、要素传递、物资集散、都市休闲等功能,重庆要成为经济特区,必须完善城市布局环状和辐射状相交织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邓涛称,目前上海浦东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重庆也应该积极争取把大都市经济圈设立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推进包括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文化生活等在内的综合配套改革,把解决重庆实际问题与西部共性问题结合起来。 混乱的概念特区 但重庆的经济特区概念依然显得混乱,无论当地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对于经济特区具体类型的论述都显得语焉不详,当地政府也提出了“建设中国第四个经济特区”的称号。 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成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国务院又批准了海南为经济特区,因此中国已经有5个经济特区。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浦东新区,给予比经济特区更优惠的条件,成为中国发展的龙头。2005年,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1994年成立的天津滨海新区直到2006年也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所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指在政府管理、市场体制、社会组织等方面可以更进一步探索的区域。目前,深圳正积极申请成为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而至于郑州的郑东新区和沈阳的沈北新区,只是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副市级管理权的经济区域,中央并没有确定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资格,沈北新区只是自己说“按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建设。 而重庆当地媒体关于“建设中国第四个经济特区”的说法,既包含了“经济特区”,也和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比照,同时也有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实际上不过是个大杂烩。而重庆建设第四个经济特区的号角就这样吹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