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6年中国6城市调查报告,普通成年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的比例高达57%,其中53%症状超过一年。然而仅有13%的患者曾经跟医生谈及自己的睡眠问题,许多问题由于“患者不说,医生不问”就被忽略了,比如失眠。
现已发现,失眠广泛与各种疾病并存,
并形成恶性循环,但一般医生却很少关注甚至忽略这一问题。为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樊东升教授呼吁,希望医生能够了解失眠的危害并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问题。
失眠影响多方面的
健康状况并形成恶性循环
“失眠和睡眠障碍的长期累积效应与一系列的健康危害相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另外,失眠和睡眠障碍对经济有重大影响。与看医生、医院服务、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直接相关的医疗花费每年达数百万美元。与健康人相比,有慢性失眠的人生产力差,需要超过正常标准的医疗护理,并且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更大……”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的数据,睡眠障碍和缺乏睡眠是相当一部分人“无法应对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患者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樊教授指出,睡眠缺乏又会导致血压增高,各个时段睡眠被剥夺,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慢性失眠可引发抑郁。反之,抑郁也是失眠最常见和主要的原因。高达三分之二的抑郁患者在发作之前有过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失眠甚至在抑郁治疗成功后持续存在。失眠持续且未得到治疗的患者,新患严重抑郁症或复发的概率提高2至10倍。还有很好的证据说明,失眠是焦虑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
●失眠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密切相关。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2269名普通居民中,39%有失眠症状。其中15%曾因胃部疼痛觉醒;15%患有IBS(肠易激综合征);10%患有消化不良;13%患有频繁的烧心。其中,IBS与失眠关系最为密切,同时有肠易激综合征者,其失眠、IBS和烧心发生率是其他人的两倍。
改善睡眠有助于
基础疾病的治疗
美国Managed
Care杂志2006年最新发表了一篇有关“慢性疾病相关的慢性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的影响和流行”的综述,通过各种流行病研究数据分析发现,慢性失眠可能与慢性生理和心理性疾病相关,有证据表明,慢性失眠可以和许多慢性生理和心理性疾病同时存在,包括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并且这些患者慢性失眠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得多。尽管失眠经常作为轻微或暂时的症状进行处理,但已经证明,慢性失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体机能有着显著而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还关系到医疗资源的消耗。此外,慢性失眠也可能是同时患有某些精神性疾病的先兆,而不是结果,特别是抑郁症。
然而,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改善睡眠,反过来,在一些病例中,治疗患者的睡眠问题确实也能改善基础疾病。因此,再次证明,睡眠问题看似轻微,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或认为只是睡觉不好而已,实际上睡眠问题尤其是慢性失眠对人们的健康有潜在的影响。
严重现状:寻求治疗的
失眠患者较少
5年前赛诺菲——安万特在中华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全球睡眠调查中的中国人睡眠状况调查,结果发现44%的中国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存在,而只有23%的人知道自己的睡眠状况,仅1/5有睡眠问题的人寻求医生的帮助,状况堪忧。尽管失眠现状非常严重,但九成患者就诊中仍不会主动向医生询问、讨论失眠问题。美国失眠患者寻求治疗的现状也同样如此,主要因失眠而咨询者只有6%,24%的人是把失眠作为次要原因咨询的。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显示,仍有80%的失眠患者不与医生讨论失眠问题,说明绝大多数患者没有寻求医生帮助。该调查还显示,目前国内仅有5%的患者采用医生处方缓解失眠。现在已有十多年临床应用经验的用于失眠治疗的药物,如思诺思已在80多个国家上市,并在欧洲、美国、亚洲进行了有76000多名患者参与的140个临床试验。因此,患者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睡眠状况,医生在诊断时,也应该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状况,改善睡眠有益于基础疾病的治疗。
不过,如果患急性失眠(少于14天左右),有两种方法:第一,什么都不做。不早睡,也不赖床,不在床上辗转,也不打瞌睡,如果一个人处于缺乏睡眠状态,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睡。如果采取这种“置之不理”的方法,要注意的是慎用咖啡来维持连续工作。第二,去看医生,采取一些药物性治疗。
如果失眠持续两到四周,那底线是:早治疗总比晚治疗好,这样个人痛苦较少。同时,早治疗更容易,还可以降低诱发其他疾病的风险。(记者 邢玉树)
责任编辑:穆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