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路小学,有近一半的学生是新市民子女
|
开
学了,跟往常一样,许多孩子背起书包,快快乐乐走向校园。在这些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市民子女,他们都来自怎样的家庭?他们的学习状况如何?在我们这个城市里,这些孩子是否也享受到了正常的教育?记者昨日展开调查。
新闻调查
新市民子女不搞“单列”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市内四区共有3000多名新市民子女入学,其中相对集中在四方、李沧两区。四方区教体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全区有近1000名新市民子女达到入学年龄,占总数的1/3。
按照我市有关规定,新市民子女报名时只要符合条件,将享受“市民待遇”,不需要交纳“借读费”,新市民子女入学后将随机编班,不单独成班。“以前有个别家长反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新市民子女在一个班,怕自己的孩子受影响,不过,现在这种声音已经基本听不到了,其实,孩子比大人更容易互相理解交流。”一位班主任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近几年,新市民子女入学也出现了择校现象,个别新市民家长为了给孩子择校,在暂住证和租房合同上“耍心眼”,给孩子填报多个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市北区教体局今年出台规定,对报名的新市民子女将逐一进行核对,优先安排情况真实的新市民子女入学。
半数家长与子女缺少沟通
记者从北京路学校建立的新市民子女信息库中了解到,全校402名学生中,有189名新市民子女,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7%%。在刚刚入学的新生中,新市民子女有近50人。这些学生中,从事蔬菜、水果、海产品、小百货、服装等个体经营的家庭占50%%,39个学生有无业、失业和无固定工作的父母。
教导主任刘丽娜告诉记者,学校针对新市民家庭做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54.3%%的家长每天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少于30分钟,52%%的家长只有初中学历。“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父母以体力劳动为主,家庭基本收入低,生活环境较为艰苦,父母大都忙于生计,忽视家庭教育。”刘丽娜不无忧虑地说。
人物
周末在家照看弟弟
●秦静北京路小学5年级2班大队长
秦静两岁时,父母从江苏来到青岛,在小港市场上卖干海产品。她告诉记者,有时候父母收摊比较晚,他们一家人晚上8点以后才能吃晚饭。“周六周日我是不能出去玩的,因为要在家里照看弟弟,有时候爸爸妈妈干活太累,他们的衣服我就帮着洗。”
北京路小学教导主任刘丽娜告诉记者,像秦静这样来自新市民家庭的学生已完全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他们与普通市民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长大挣钱让爸妈享福
●高琳娜北京路小学4年级2班学生
高琳娜的父母在青岛从事箱包生意,在班里担任班干部的她,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作业没写完她是不会出去玩的。高琳娜说,她会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找份好工作,让爸爸妈妈也享享福,“因为爸爸妈妈挣钱供我和姐姐上学很辛苦。”
“没人瞧不起我们”
●董小娜董小鹏北京路小学4年级2班学生
董小娜和董小鹏是前后桌的同位,还是堂兄妹,他们的父母都在市场上卖海鲜,两家人住得也不远,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写作业、一起玩游戏。
虽然两个人在同一个班里,但各自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我和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好,大家一起玩,没有谁瞧不起谁的。”董小娜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