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检“猎鹰眼”验证“以貌取人”
罗湖口岸边检员王湘江擅长识破各类假证,秘诀是结合出入境者的长相、神情、口音来判断
日前本报曾报道了“罗湖口岸爆棚市民被挤晕”的消息,一些市民说,“过关验证的速度能否再快点啊,这样在高峰期不就可以少滞留些旅客了吗!
”人工验放还有提速空间吗?带着这样的问题,8月16日晚上,本报记者深入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罗湖站查验一线。
现场当值的罗湖站五队,正是在去年8月18日被国务院授予“模范边防检查队”的团队,而今天正是他们被授予这一光荣称号一周年的日子。年仅33岁的五队队长孟庆东表示,他们非常理解旅客希望快速通关的要求,在保证“不放过一个坏人”的基础上,他们通过“验证平均时间超罚低奖”等多项政策,尽可能地减少旅客候检时间。
通过这些激励机制,五队培养了不少边检高手,“快枪手”陈玲芳每验证一个人仅花费七八秒,“边检鹰眼”王湘江擅长识破各类假证而闻名遐迩……而深圳边检罗湖五队也因此被中组部授予过“优秀基层党支部”,被公安部荣记过集体一等功等46项荣誉称号。
一个人干一个半人的活
孟队长告诉记者,按照规定,港澳旅客在两条黄线内的验证时间为15秒,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6秒左右;港澳通行证的人工查验的速度规定是45秒,但实际耗时则远远少于这个规定;因为边检内部会每个月确认一次“平均耗时”,快过这个速度的有奖,慢的则要被罚;而每年还将全面评定,“平时偷懒,减缓速度?不想要年底的奖金了吗?”孟队长笑着说。
他还坦言,在香港对出境处警员并没有验放时间规定,在罗湖口岸,港方的前台验放人员有600多人,深圳这边才400人,“验放速度也比港方快,所以我们是一个人至少干一个半人的活啊!”
领导上班先看警员“脸色”
孟队长说,他是2003才转入五队的,那时五队已经有了很优良的传统——工作细致,领导特别关注一线警员的情绪。“边检就是每天和人打交道,我们每天一上班,要先看一线警员的精神状态,尽最大可能避免警员从生活中带来的不良情绪带到验放工作中。”
据悉,罗湖平均每天有25万人过关,一个队每个班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左右,要面对4000多名旅客,不配合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
因此,罗湖五队还率先请深圳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来做心理培训,而警员们最大的心理问题就在于,如何使每个旅客都能明白,边检的工作首先是要保障国门的安全。
五队未婚警员占1/3
“有人说,你们坐在这连续工作3个小时算什么,有什么累的!”因为在查验假证方面表现突出,而连续两年获得“三等功”的王湘江说,其实,工作期间脑力和体力都在高度耗费,三个小时的工作,可能顶普通白领一天的工作强度,因此,一线查验警员需要很好的体力和脑力。
据悉,五队的64名警员,平均年龄只有33岁,像最年轻的女副队长左蕾一样的未婚警员有21人,占整个五队的1/3。
-对话王湘江
细节让我“火眼金睛”
当兵出身的五队边检战士王湘江干“验证”这个活儿已经快10年了。他因为擅长识破各类假证而闻名遐迩,被誉为边检“猎鹰眼”,并连续两年获得过“三等功”。和王湘江对话的时候,能感觉到他在最自然的状态下,眼神的穿透力,那是被震慑的感觉。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你“火眼金睛”,有秘诀吗?
王湘江(以下简称王):口音、长相、神情……
记:长相也能看出来?
王:呵呵,做坏事的就是做过坏事,能看出来。很多情况是“冒领假证”,就是照片和持证人相符,但资料不是本人的,这时,听口音、看岁数、看气质都很重要。
记:能说说你会问他们什么吗?
王:如果有70%把握了,我会直接问,“这个资料是你的吗?”真的和假的的回答绝对不一样,而且神情也不一样。
记:这挺神的。可要是持用他人证件的是亲兄弟姐妹呢?
王:孪生的我们今年都查到过几宗。没有绝对的相似,要看细节,比如耳朵的轮廓……
记:那你平常生活中也会表现出这样的职业病吗?
王:呵呵,我买东西都比别人挑剔。
“快枪手”陈玲芳
七八秒验证一人
“我也不知道该和你说些什么。”记者面对眼前这位说话轻声细语、还有点腼腆的女孩,几乎无法和传说中的“快枪手”联系在一起,但来人正是陈玲芳。
按照队里的规定,港澳通行证的验证时间为每人15秒,非港澳的其他四类证件的验证时间为每人45秒。而陈玲芳的工作记录显示,港澳通行证的验证平均时间为7-8秒,而其他类证件平均时间为15-17秒。短短的7-8秒,小陈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程序,包括人员信息对照、证件有无破损、装订线、签注有无修改、通行证使用情况等。
而装订线少订了一段、签名字迹不同、年龄不一致,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成为小陈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去年,一本已在多个国家顺利签证的护照,到了小陈的手里不得不“现形”。其实,这名印尼人所持的是假护照。
“爱心小伙”贾军生
背受伤港人通关
记者见到贾军生时,他正在港澳自助通道帮一名年长的老人核对指纹,略微有点瘸的步伐让他特别显眼。小贾告诉记者,“是前日被查出肌筋膜炎,走路有点不方便,其实也没啥。”
当记者问,为什么不在家休息几天时,小贾笑着说,“现在是暑假过境高峰期,队里人手少,一个萝卜一个坑。”而站在旁边的队友告诉记者,他是怕自己休息了,其他队员的活就加重了。
上个月,一个因腰部受伤急需过境的香港人,正和家人焦急地等待香港方面的救护车。当时,已经11时30分了,救护车如果再过半个小时不到,就该等到下午了。小贾陪着他们等到了12时40分,并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办理了通关手续。其实,12时就已是小贾的下班时间了。
还有一次,一个受伤的港人过境,因为没有担架,电梯也不够大,是小贾和同事一步一步背着他从一楼走到三楼的通关大厅。 (记者 温元元 实习生 黄付平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