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一群美国大兵在伊拉克执行任务。
对于走入21世纪的人们来说,恐怕没有一种预言比第三次世界大战更让人心惊的了。美国国会前众院议长
纽特·金里奇上周危言耸听地说:“在我看来,我们已经身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初级阶段了。”紧接着,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高级编辑大卫·波斯科就在《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吗?”他的理由很简单,当中东硝烟四起之时,全球同时在上演数不胜数的战乱,这样的局势实在不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好多少。
假想的战争导火索
波斯科的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回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情形: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加夫里洛·普林齐普将手枪对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砰砰几声枪响之后,他迅速朝着一条小溪逃去,但没跑出多远,就被警察逮到。警察虽然很快制伏了这名年轻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但刺杀事件在民众中激起的强烈情绪却难以控制。两个月之后,欧洲陷入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夺去1000万条生命、打垮了4个帝国、使20多个国家难逃战火。
作者接着说,2006年的夏天同样炎热,全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在中东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和平显得异乎寻常的脆弱。然而,在黎巴嫩发生着的流血事件只是整个大动荡中的一个高潮——伊拉克本月经历着自2003年美军入侵后最为血腥的日子;在阿富汗南部,塔利班武装分子烧毁学校、攻击村庄,在此地维持秩序的联合国和北约部队却丝毫不能控制局面;拥有核武器作为保护的印度仍然在清理大规模恐怖袭击留下的满目疮痍。全世界好像淹没在武器竞赛之中,朝鲜和伊朗不顾一切地发展核能力,远程导弹技术像病毒一样传播着。
一些人开始担心这将是全球性冲突的开端。在一些宗教网站上,人们开始讨论所谓“世界末日之善恶决战”。也许这些关于世界大战的预言听起来像奇谈怪论,但如今这些陷入战乱的地区却无异于可以点燃整个世界的火药桶。
作者还像科幻小说家一样,想像着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伊朗:当以色列军队在黎南部继续深入并摧毁真主党时,情报官员监测到伊朗已经派出远程导弹舰队对准黎巴嫩,以色列政府决定同时对导弹舰队和伊朗境内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当伊朗从军事打击中恢复过来之后,伊斯兰革命卫队迅速突破伊拉克边境,狠狠报复以色列的同盟美国。叙利亚、约旦、埃及和沙特阿拉伯政府不得不面对此起彼伏的民众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出兵惩治以色列,最终政府将屈服于民众,大规模的地区战争由此爆发。
导弹发射:就在全世界紧盯中东局势时,朝鲜决定再次点燃“烟火”,这次他将导弹试射推到了“悬崖边”:一枚预计落在日本海的导弹鬼使神差地落在东京市内,多名日本人丧生。这激怒了日本的盟友美国,朝鲜境内的导弹和核设施立刻毁于美国的狂轰滥炸之下。朝鲜又对首尔发起炮轰,韩国和美国联手攻入朝鲜境内,从南向北挺进。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不得不跨越鸭绿江“阻止大批朝鲜难民的拥入”,并与北进的美军相遇,突然间,世界超级大国和新兴强国兵刃相见。
核武失控:多年来“基地”组织视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为眼中钉,在一片大乱中,“基地”终于除掉了他,巴基斯坦军队试图控制局面,与流窜的武装分子混战,该国陷入混乱。美国向巴基斯坦派遣了特别行动部队确保该国核设施的安全,却面临当地暴徒的威胁。
帝国反击:在专制主义的白俄罗斯,要求民主改革的压力猛然间爆发。示威者聚集在明斯克的议会外面,总统卢卡申科要求俄罗斯支援。当示威者遭到殴打或杀害后,他们请求援助。北约成员国波兰仍然对遭苏联压迫的历史心存不满,因此对白俄罗斯的反对派实施了人道主义保护。波俄军队发生了冲突,俄罗斯与北约的对抗开始了。
和平因素挡不了战争风险?
在列举了这些冲突后,文章对当今的国际秩序提出质疑:过去,两个互相竞争的超级大国由于担心地区冲突升级,它们会管住自己羽翼下的那些好战国家,如今,哪个世界大国有能力声称可以管住德黑兰或平壤?
不过,文章也肯定说,今天的世界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两次大战前的德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都决心重新打造国际秩序,而现在,没有哪个大国有这样的决心。
文章也客观地指出世界上有不少制约大战的因素。比如说中国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这是国际关系中一个不稳定的现象——但是,中国似乎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增长上,而不是军事占领。俄罗斯对自己丧失超级大国的地位心存不满,但是它并不愿意挑战美国的军事优势,它更感兴趣的是挖掘自己丰富的油气资源。核武的恐怖平衡也构成强权之间不敢轻启战端的制约因素。各国政府之间建立了紧急热线,外交工具也比以前先进了。尽管联合国安理会拖拖拉拉,但它仍定期让大国的代表们会集在一起,处理正在发展的危机,等等。
文章最后说,有理由相信,大国对玩火几乎没有兴趣。但同时又警告说,自大也是危险的。作者举例说,英国经济学家诺曼·安吉尔曾写过一本书《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大国之间的冲突不再存在》。他的书写于1910年,1914年欧洲各国军队开始混战时,这本书正在书店里卖着呢。
这篇文章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一些宗教网站惊呼世界末日来临。媒体也掀起了讨论的热潮,英国《声音》的标题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背后”,《芝加哥论坛报》的文章标题是“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传言”,加拿大多伦多广播电台则是“中东冲突引来第三次世界大战”,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金里奇等不及第三次世界大战”。
也许只是新保守派的阴谋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教授阎学通说,之所以出现这篇文章,是因为黎以战争的爆发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有点相似,都是因为一件小事引起的,其实绑架两个以军人质并不能构成发动战争的理由。但说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是危言耸听,因为世界大战必须是有结成军事同盟、有世界规模的两大阵营对立才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研究员袁鹏也说,他不同意这篇文章的看法。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阵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对阵双方是轴心国和同盟国。而在今天,世界主要国家之间还没有形成两大敌对的阵营。大国之间的关系主流是合作关系,比如朝鲜导弹危机,联合国通过了一致的声明,比如针对近日发生在中东的军事冲突,八国集团也有对外的一致表示。
从“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就出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爆发之说。最近还出了一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作者)与第三次世界大战》,《大西洋月刊》最近还炒作过“中美之间的战争”,至于“美俄新冷战”的说法就更多。不少西方学者也将此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他们认为,对照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形势,现在的乱局更为严重,而且死伤平民的数字也很高。袁鹏认为,这类说法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至少反映了现在的世界上,冲突热点确实比以前更多,而且都在一个时间集中爆发。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国家虽然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结盟的关系。而美国与主要大国之间同样也没有结盟的关系,跟欧洲国家的立场尚且有分歧,更不用说是跟中俄了。
也有美国学者认为,这不过是新保守派的“阴谋”而已。他们眼见失势,希望借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话题重整旗鼓,甚至鼓动美国借机向中东推进,拿下叙利亚和伊朗。保守派的《旗帜周刊》甚至喊出了“还要等什么?”的口号。袁鹏也认为,现在出现这种论调,是符合美国的民族心理和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的。因为军事和美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期选举在即,布什需要保持他的支持率,同时,在战场上是最能体现美国的世界领袖作用的。
此文发表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弗格森就在《洛杉矶时报》的网站上撰文说,现在发生的也许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情况有可能会像一场世界大战一样糟糕。袁鹏认为,要说现在的情形跟世界大战有一点像的是,确实存在着几对力量的对垒情况。比如极端伊斯兰世界与美国的对垒,但恐怖主义形成不了发动世界级战争的力量,目前恐怖主义仍然是以散兵游勇为主。事实上,现在发生的战争都与恐怖主义无关,比如伊拉克战争是因为情报失误,或者说美国的别有用心,黎以冲突是由来已久的问题,而且黎巴嫩和伊拉克都没有得到大国的支持,所以还只能算是地区性冲突。▲
本报记者 李宏伟 张楠伊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