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生争搭职教班车
“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所以,与其花那么多钱上大学,还不如直接上技校学技术,还能早毕业早工作。”正在青岛市高级技工学校咨询报名的高中毕业生程娜这样对记者说。
近几年,
市场上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工的收入与社会
地位也随之逐年提高。2004年以来,我市各技校的招生情况始终保持了相当高的“热度”。记者从我市多家技校了解到,往年技校秋季招生报名高峰到8月份才会出现,今年变化非常明显,提前一个月就到来了。高考分数线公布不久,来技校咨询、报名的高中毕业生就多了起来。现在,不少技校中的热门专业招生名额已报满。而且,“原本总是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技工学校,今年出现了新的特点,那就是报名者中高中毕业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单连高告诉记者。
技校招生“高中生热”的背后
“技校毕业生受市场欢迎。”单连高的回答言简意赅。
事实的确如此,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最终决定了技校招生中会出现“高中生热”的现象。对此,单连高表示,我市人口基数这么大,不可能人人都去读大学,去从事管理、科研、技术工作,大多数人应该学习职业技能,到生产一线去。
与此同时,随着我市乃至整个半岛地区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市场上对于高技能现代工人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是基本不愁就业的。”单连高说。也正是由于技工学校毕业生这种“不愁就业”的优势,成为许多高中生放弃大学而到技校就读的主要原因。而从该校今年报考学生的情况来看,其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应届高中毕业生以及在读大专生和大专毕业生报考数量在50%以上。
此外,对于技工学校来说,针对市场需求调整教学方式,也成为吸引许多高中生报考的主要原因之一。单连高表示,考虑到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文化课基础好,为了吸引高中生就读,技校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对于高中以上学历的学员,可以免修文化基础课,而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则采取一体化教学,在实验室和机床旁边学理论边动手操作,学制也比初中生缩短了两年,经过考试合格的,一年就可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两年可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教育消费多元化初露端倪
几年前,如果你建议一位高中毕业生的父母,让他的孩子放弃大学去上技校,他们会毫不留情地说你“有毛病”。因为,那时在许多考生家长的眼里,让孩子上技校是实在没有别的出路时才会想到的“最后一招”。“技工活累,挣钱少又不受人尊重”,以及传统的学历教育观念,使我市技校前几年的招生情况一直不太乐观。成千上万的学生去挤高考的“独木桥”,教育消费单一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以前,学生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技工学校,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技能教育。”青岛市高级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处李处长说道,“他们并不知道,职业技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拥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培养他们开发创造的综合素质。”
然而,观念的扭转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对于根深蒂固的学历至上的传统观念来说,改起来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从现实来看,知识的含金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就业上,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后才能逐渐为社会所接受。
也正因如此,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近年来逐渐加大了对职业技能教育的扶持、监管,以及在教学、就业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使人们对于职业技能教育的认可程度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市场需求量的逐年增长也使各个技工学校的招生情况逐年攀升。“现在看来,学生家长思想中的学历教育的传统观念已经有所扭转,我市多元化教育消费也已经初露端倪,今年技校招生的‘高中生热’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单连高说。本报记者
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