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大讨论,市民普遍希望——发扬光大“让座”好风尚
“公交车上看到老、幼、病、残乘客马上让座,这可是咱青岛人的传统美德啊,怎么能出这种丢人事?”看了本报
7月18日报道的《为了一个座位被顽童啐口水,甘肃老妪无心再游岛城》一文后,众多市民纷纷来电表示谴责和愤慨。市文明办对此事高度关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姜正轩希望本报就此事展开讨论,引导市民引以为戒,从小事做起,提升青岛市民的文明形象。
莘县路小学校长邱琳——三龄童无礼举动令人担忧
莘县路小学校长邱琳认为,这一事件中,孩子母亲自私、排外的言行令人汗颜,而孩子居然向老人吐口水,这更让她担忧。“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语言和思想很大一部分来自对父母的模仿。这样小的孩子如此无礼之举,与家人平时的教育有直接关系,他的母亲应感到惭愧。”邱琳说。
市政协委员王夕源——“让座风尚”消失令人遗憾
市政协委员王夕源认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对岛城市民为特殊乘客让座的传统美德表现出由衷的敬佩,来自国家级媒体对此的报道也令岛城市民人人自豪。他说:“以这位孩子母亲为例,自怀孕到生产,她坐车时可能接受过无数人的让座;而她此时却极大损害了让座风尚。”王夕源认为,作为一种文明礼让行为,“让座风尚”是需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邱伟方——全力营造让座风尚
青岛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邱伟方对记者说,公交集团全力从制度上避免不给特殊乘客让座的社会丑陋现象,有售票员的车上,售票员会再三提醒给特殊乘客让座;无人售票车上,电子报站系统总会及时提醒给特殊乘客让座;另外,每辆公交车上都设有3—5个特殊乘客专座。“虽说在制度、硬件上,我们全力保留着传统的‘让座风尚’,但从很大程度上讲,乘客将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姜正轩——保护青岛文明形象,人人都从小事做起
对于本报报道,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姜正轩表示,虽说这只是个例,但这种个别行为却严重损害着岛城的整体文明形象。姜正轩认为,让座给需要的特殊乘客是岛城数十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但良好的社会风气、传统美德,都需要得到全社会每一位市民的精心培育爱护;只有全体市民的整体素质真正得到提高,这种珍贵的美德方能经久不衰。“我们青岛的城市精神“诚信、和谐、博大、卓越”中“博大”一词含义深刻,它表达着岛城市民无私、友爱和助人为乐的品格,也表现出开放的青岛热情欢迎八方来客的广阔胸怀”,姜正轩表示,现在全党、全社会都在学习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每位市民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全力提升文明素质,我们“博大”的城市精神才能得到真正体现,青岛才会得到全国、全世界人们由衷地尊重和喜爱,我们为之艰苦奋斗了数十年得来的“文明城市”荣誉才能名符其实。(记者
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