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7月15日电
(记者禹志明)“周末我没空,我要参加群里的活动。”24岁的公司白领陈灿经常如此拒绝朋友的邀请。“群”,对上网较少的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是对于经常上网冲浪的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当本土化的QQ以及外来品MSN等即时通讯软件成为上网者的必备工具后,“群”的生活或
者“圈”的生活已成为中国网络生活的新潮流,越来越多的上网者已经成为了某个“群”或者好几个“群”的成员。
在“群”里,每一个进来的人都要“群主”批准,大家可以随时交流,也可以单独聊天,更能够共享许多新闻资源。
在“YOYO羽毛球爱好者群”里,一位叫“菲儿”的网友说,在群里感觉到大家能平等交流,大家彼此有共同的目的,相约一起来打球,偶尔也一起聚餐,费用则采用流行的“AA制”。
“菲儿”说:“这种相处的方式很轻松,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大家谁也不欠谁,少了平时人际关系中的繁琐和虚伪。”
相对于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在“群”里的生活,少了很多等级色彩和身份界限。受群主的邀请,记者参加了他们几次活动。在活动中,参与者都用的是网名,来参加活动时彼此也不打听身份,大家平等相处。
在网络上,各种名目的QQ群、MSN群以及博客圈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且受到了网民们的追捧。在2006年上半年,一个“高三家长博客圈”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名普通母亲先是在网络上开办了“儿在高三”的个人博客,随后发起建立“高三家长博客圈”,引来了许多高三学生家长的青睐,两个月内访问量就超过了150万人次。
用这些“群友”的话来讲,“有群的生活,就是一种表达自己、分享他人的网络集体新生活!”而且,这种“群”的生活逐渐从网络向现实生活渗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