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陈兴兴
与急性肠道传染病有关 牛蛙已在市场上绝迹 餐馆“牛蛙”菜肴短货———
编辑语
“日本人是用
眼睛吃饭,因为他注重食物的色泽、造型;美国人是在用脑子吃饭,总是在算热能;法国人是用鼻子吃饭,总是闻闻;惟有中国人是在用‘舌头’吃饭,因为太注重菜肴的味道了。”一个外国人曾这样评价道。
由于牛蛙存在病菌问题,被叫停了。这对于许多享受美味的中国“美食家”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况且,牛蛙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面对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必须要“皆可抛了”。营养的真正涵义是“营造、经营养生之道”。
本期“营养中错误认识”一文,把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理所当然的想法给予分析,希望您能喜欢。
最近,市民徐女士来到自己家附近一家著名的川菜馆,正准备点自己平时最爱吃的“泡椒牛蛙”、“馋嘴蛙”,却被告知“由于市场上买不到牛蛙”,店方已经停止供应。在簋街等餐馆聚集地,不少市民都发现,许多中小型餐馆与“牛蛙”有关的菜肴都已经吃不上了。餐馆方面表示,目前牛蛙很不好买,京城很多市场已经开始禁售牛蛙。
曾经广受食客喜爱的牛蛙几乎在市场上绝迹,不少人在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牛蛙怎么吃不上了?
■北京正在检查“问题牛蛙”
今年5月1日至8日,江西省宜春市和新余市先后报告发生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例17例。经流行病学调查核实,此次疫情的发生与食用被急性肠道传染病致病菌污染的甲鱼和牛蛙等水产品有关。经追查,两地携带急性肠道致病菌的甲鱼和牛蛙分别批发自杭州、厦门、长沙等地。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工商部门进行查处。工商部门近日也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近期慎购、慎食甲鱼、牛蛙等水产品,以防感染急性肠道传染病。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工商、商务、卫生等部门正在对“问题牛蛙”进行检查。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正对全市批发经营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地毯式检查,重点检查农贸市场和餐饮酒店等。一旦发现来自杭州、厦门等地或来源不明、可疑的牛蛙,一律就地暂时封存,并由疾控单位人员采样、检验。如查出携带高危险性肠道致病菌的甲鱼、牛蛙,卫生部门将按规定进行没收并作无害化处理。
目前,在北京红桥、天民、京深等大型海鲜水产批发市场,牛蛙几乎已经找不到。不少市场也已经要求商户暂时不要再销售牛蛙等水产。而据统计,去年6月北京一天的牛蛙销售量就达到了约5000只。
■有关部门提醒市民“慎食牛蛙”
在北京市卫生监督网上,记者看到,该网站在消费警示中,提醒市民“慎食牛蛙”。警示中说:“牛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食用牛蛙的同时还应注意,其体内可能留有霍乱弧菌,加热不彻底,就会被人体吸收而导致疾病。”为此,我市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食美味的同时应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过,食品专家表示,对于牛蛙,也没有必要过度恐慌。在经过高温加热之后,牛蛙可放心食用。卫生监督机构向各餐饮业提醒,加工制作水产品时应加热彻底,因霍乱弧菌对热
敏感,55℃湿热中10分钟死亡,煮沸立即死亡。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提醒,肠道传染病的预防,重点在于加强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到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接触和护理病人后要用消毒液(84
消毒液或万消灵)洗手。不喝生水,不食不洁净的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苍蝇叮过的食物,不生食海(水)产品,隔夜饭菜要煮透,要尽量避免在校外无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无健康证的摊点及小吃店进食。此外,要注意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后勤服务部门加强垃圾及污水的管理,大力灭蝇、灭蟑。有关部门提醒市民,近期内吃海鲜尽可能煮熟煮透,勿喝生水。在进食美味的同时应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如有人出现急剧腹泻、呕吐等症状,应立刻到正规医疗单位的肠道门诊就诊。
牛蛙还有滋补解毒的功效,消化功能差或胃酸过多的患者最宜吃蛙肉,体质弱或是生病的人可以用来补身。营养价值高,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阴壮阳,有养心安神补气之功效。
但甲鱼、牛蛙等水产品其体内均可能留有霍乱弧菌,加热不彻底,就会被人体吸收而导致疾病。为此,我市卫生监督机构正严查牛蛙、甲鱼等水产品的进货渠道,并向各餐饮业宣传加工制作水产品时应加热彻底,因霍乱弧菌对热敏感,55℃湿热中10分钟死亡,煮沸立即死亡。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食美味的同时应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