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两部门近日为一项救助基金发起了校园捐款活动,记者采访发现,有捐款学校把孩子的姓名、捐款数额明细表公布。学校此举遭到部分家长的质疑,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会助长孩子之间的攀比风,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位于济宁市中心的一所小学里,记者看到,在该校门口的宣传栏里贴着一张捐款明细
表,其中教师的捐款数额已明确到人,学生的捐款以班级为单位写得清清楚楚。
该校一年级学生小明(化名)对记者说:“同学们捐款时,老师把名字和捐的钱数都记下来了,还在教室里张贴公布了,我捐了50元,我同桌捐的可少了,才捐了5块钱!”说起捐钱数额较少的同学时,小明一脸的不屑。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其他几所学校,发现大多学校对捐款活动采取了张榜公布的做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班主任对记者说,虽说这样的捐款活动倡导自愿原则,可现在每个班级的人数差不多,如果自己的班级比其他班级差很多的话,班主任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做好,也没面子。遇到类似的活动一般会鼓励孩子们多捐点,对捐钱多的孩子会提出表扬。
学生家长王先生对记者说,自己和妻子所在企业不太景气,两人月收入加起来还不到900元。可前段时间孩子学校捐款,孩子张口就要50元,如果不捐那么多会被同学们说“小气鬼”。
济宁师专附中分校副校长刘绪菊表示,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低,而且现在孩子们相互攀比的心理很重,如果学校和老师不正确引导的话,的确会助长孩子之间的攀比风。(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