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药厂医院存在巨额差价
产地、规格、品名完全一样的药,医院卖价11.5元,而出厂价只有1.8元!医院药价高早已为普通老百姓所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
对此,莱西市卫生局局长耿丙提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医院药价高,关键在于中间环节太多!高出
来的钱并没有被医院赚去,而是被太多的中间环节剥削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代表向记者举例分析,一盒出厂价不过5元钱的药品,患者买单时基本要付50元左右,其中45元在药厂与医院之间的层层销售环节中被瓜分了。为了打开医院的大门,药品代表想尽了一切“办法”。按照惯例,医生获利10元(医生获利一般为药品零售价的20%~30%),院长获利3元(院长为药品零售价的5%~10%),药房主任3元,科室主任3元,医院统计销售数据者1元,医院利润10元,医药公司获利7元左右,剩下8元为医药代表提成所得。
●尝试
医药联姻瘦身销售渠道
记者了解到,取消了药品销售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至少要低十几个百分点。初步估算,一年下来,莱西市卫生局可让利百姓数百万元。
“倘若从厂家直接进货,不让中间人再捞‘好处’,如此一来,药价肯定会降下来。”对此,耿丙提公开表示,绝不允许医药公司派医药代表到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活动”。为了彻底杜绝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莱西市卫生局决定对全市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渠道进一步规范,并逐步做到药品集中采购,且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购买。近日,莱西市卫生局组织辖区21家医疗机构负责人与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并组织医疗机构直接走进企业,建立联系并签订购销合同。这一举动意味着,今后,莱西市除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依然保证80%的药品通过青岛市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外,其他的21家医疗机构的解热镇痛等4类药物都将由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来提供。
也在这次药品集中采购之列的莱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郭旭先告诉记者:“我们这21家医疗机构之所以都同意选取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因为它是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国内重要的抗感染类、中枢神经类、心脑血管类药物生产企业。同时,我们还看了药品企业的生产线,对药品的质量和价格都做了调查。”据了解,今后,卫生局在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上,还将以药厂在国内的知名度及厂家的信誉度为先。
随后,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几位主管都表示,企业更喜欢一步到位将药品送达医院销售终端,这样做对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
●提醒
直接进药也需严格监管
业内人士认为,医院直接从药厂进药,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但要真正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让群众看得起病,还是需要有关部门出台一个直接进药的管理制度,并切实负起监督的责任。
首先,药品质量要保证,监督执法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其次,降价要从源头抓起,防止虚高定价。在计划经济时代,物价部门容易从企业了解药品真正的原料成本和生产成本,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还是只能凭企业上报的成本定价。如果药品生产企业虚报药品成本,抬高了出厂价,那么,折扣价、批发价和零售价也就随之上扬。
某位医疗机构人士表示,整治药品虚高定价,合理的办法是:限定药品的最高出厂价。根据社会平均成本,来限定药品最高出厂价格,再严格制定固定的厂批差率和批零差率,医药公司只能拿厂批差率,药房和药店只能拿批零差率,同时禁止一切形式的回扣,才能消除药品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
●展望
千万元订单等待药企来接
2005年,莱西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总额为9008万元。今年,除去三家医院80%的药品依然来源于青岛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外,其余的药品将陆续从合格的厂家直接购买。莱西市卫生局局长耿丙提向记者透露,此次与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供销合同,主要是依据它的“拳头”产品,购买其抗感染类、中枢神经类、心脑血管类药物。目前,莱西市卫生局正在“物色”下一个合作药厂,来承担其他几个种类药品的供应。截至今年年底,莱西市卫生局将根据药品的种类将再选定三至四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合作。这一决定,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信誉良好的“老”企业前来竞争。
上千万元的订单一定会使得诸多优秀药企趋之若骛。“因为公司药品的利润对我们来说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我们并不赞成医药代表到医院去活动。”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冯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