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青岛援助唐山大地震灾民系列报道 千名地震伤者曾在青救治
本报《纪念青岛援助唐山大地震灾民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天来,市民纷纷来电,或提供相关线索,或回顾当年救灾情形。记者还从青岛市档案馆查询到相关资料。尽管档案已不完整,
但从《救治唐山受伤灾民总结》等现有档案显示,从地震发生后的几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有近千名唐山受伤灾民在青岛各个医院里接受了救治。胳膊伤口里镊出百条蛆
原台东区医院(现骨伤医院)主任护师柳青云向记者回忆起30年前第一次救护伤者娟娟的情形,至今还心有余悸:“打开缠在12岁女孩娟娟左臂上的绷带时,我吓得叫起来了。只做过简单外伤包扎的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处,由于夏天天热又不能及时消毒,出现大面积的腐烂,上面居然爬着一条条蛆虫。看着小虫在露出的骨头关节处蠕动,我都直想吐呀!”
娟娟住在唐山丰南的一个民房里,地震发生时她被倒塌的墙压住。娟娟获救后和众多的唐山受伤灾民被送到了青岛。
如果不能及时将烂肉里的蛆全部清除掉,不仅整个受伤的胳膊都将废掉,甚至还将危及生命。于是,当时只有22岁的柳青云在老同志的指点下拿来小镊子,从小姑娘的烂肉里往外一条一条地镊蛆。镊了足足二三小时,镊出了一百多条小蛆!手电筒照明做外科手术
受唐山大地震波及,青岛也有些轻微的震感。为防止意外,上级要求所有的医院必须在空地上搭建帐篷,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病号都必须全部搬到帐篷里住。于是,短短一两天的时间,一个个巨大的帐篷医院就在指定的区域建成了。
“我们当时的大帐篷就搭建在现在的台东六路小学校园里。”原台东区医院骨科医疗小组负责人蒋宏建清楚地记得,当时从唐山来的113名受伤灾民就是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一个个背进帐篷的。这样安全虽然有了保障,但是也给伤员救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由于医院里的这些伤员基本上都是骨折病号,大部分人都需要进行外伤手术。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医生们就只能每天在闷热的帐篷里连续进行手术。白天还好一些,晚上如果遇到紧急手术就用手电筒照着做手术。(记者
田璐)
■相关资料
唐山伤员在青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113名骨折伤员在台东区医院接受救治;72名受伤灾民被送到了台西医院;医疗水平高的青医附院挑重担子,负责接受重危伤员;沧口区医院接收了50多名伤员;74名伤员送进了铁路医院,其中有11名破伤风伤员,还有市立医院、401医院、青岛钢厂医院,连当时尚未完工的崂山县医院也为伤员忙碌。当时,凡是有能力救治伤员的医院都抢着承担唐山受伤灾民的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