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领导了世界的和平,所以我
最大的心愿就是晚年到中国定居,并一直为此而努力……”
“奶奶级”的发明家
4月的一天,记者走进美国老太牧琳爱家的小院,看到她正坐在椅子上,神情专注地往一些花盆内撒土。她银白的头发束向脑后,鼻梁上架着一副大方框的茶色眼镜,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牧琳爱的家在聊城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她的小院和其他村民的一般大,不同的是满院都栽满了绽放的水仙花。这些花起初是由牧琳爱在美国的亲人邮寄来种子,之后就慢慢地繁衍开来。熟悉她的村民告诉记者,老人将养花当作一门学问来钻研,目前已栽有百余种花草。四周的院墙上,是她亲手绘就的大幅壁画,处处显示着她的智慧。更绝的是,见到记者拍照,88岁的她连忙紧跑几步,到一个小储藏屋里按动“机关”,一缕喷泉随即由假山上喷涌而出,瞬间就形成了一道瀑布,而这也是她的发明。
“平时她很喜欢看书,特别是科学、哲学方面的书籍。还看英文版的《中国日报》以及其他英文杂志。受到启发,发明也成为她生活中可以随时发生的行为。”翻译王玉青说。
不白干的“名誉院长”
目前,牧琳爱担任着聊城国际和平医院名誉院长一职。依靠这一职权,她做了不少“假公济私”的事情。
譬如,借着她的英国朋友来中国推销医疗器械的机会,牧琳爱邀其为聊城的老年人查体。她还个人出资,为百余名70岁以上的老年人治疗白内障。
不仅如此,同时兼任阳谷县安乐镇育才小学(又名“中美友谊小学”)名誉校长的她,也把爱心倾注于中国孩子——捐款30余万元人民币用于学校建设。采访时,牧琳爱就坐在孩子们中间。此外,她还利用自己世界和平书画展名誉主任委员的身份,为世界和平书画展及中国孩子谋了不少福利。
村民眼中的“亲善大使”
据悉,牧琳爱幼年时跟随传教士父母在中国。直至1930年,13岁的她回到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想到生活过的中国乡村安度余生。丈夫离世后,牧琳爱再也没有牵挂,于1999年不顾一切迁居中国。
“我非常喜欢种花,喜欢劳动,所以我选择到中国的农村来。”牧琳爱言谈中流露出对中国及中国人民一种特别的感情。
她的翻译王玉青介绍,每逢西方的圣诞节,老人都会蹬着三轮车,挨门挨户地给村里的孩子送糖果和礼物。而每年春节,她都会像普通中国居民一样贴对联,还会包一些水饺分给大家吃。中国邻居也给她送来不少礼物,现在,牧琳爱手指上的两枚中国朋友送的戒指成了她的最爱,一枚上面刻着一个繁体的“寿”字,另一枚是典型的中国装饰图案。
从像一般美国人那样“担心中国的商品完全占据美国市场”,到如今“理解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牧琳爱越来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感到兴奋不已。
有望出席“慈善晚会”
捐资助学、修路植树、爱心义诊……现年88岁的美国老太牧琳爱在中国生活6年来,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以至于连离她最近的人也不知道她到底捐出了多少善款。不少聊城人记得,近年来,不管是抗击“非典”还是“慈心一日捐”,老太太都带头慷慨解囊。
令她念念不忘的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利用专业给聊城农村养老事业再出一把力。对此义举,我省慈善界人士自然不会忘记,据悉,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老人有望出席今年5月份由省慈善总会等举行的“慈善真情”晚会。
做好事的这些钱主要出自牧琳爱个人的退休金、养老金。为到中国安度晚年,老太太甚至卖掉了她在美国的山林、别墅、花园和汽车等家产。
牧琳爱喜欢与孩子们一同在课堂上读书。 乔显佳 摄
左图 牧琳爱蹬三轮车前往她捐建的小学。(本报记者 乔显佳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