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武陵峡疑似“桃花源”
核心提示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原型在哪里?全国有30多个地方在“据理力争”。我省竹山县武陵峡风景与《桃花源记》十分相近,北京、武汉等地20余名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无论从自然生态还是从历史文化上讲,这里疑似桃花源。
穿过20公里武陵峡-----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森林茂盛,地势险峻。从竹山县城绕盘山公路3小时便到官渡镇。
4月7日上午8时许,天空放晴,记者与竹山县委外宣办主任邹义龙等一行3人从官渡镇出发,行车约半小时来到桃源村。《竹山地名志》记载,桃源村名始于晋代。
乘小木船沿堵河(古称武陵河)逆流而上,行约半小时,猛见一座孤山从河心突起。山背就是不足两米宽的武陵峡口,两边是数百米高的绝壁,抬头仰望,仅能见一线天光。河水从幽远的峡谷深处流来,令人神往,好似陶渊明所写“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进入峡谷约一公里,乱石垒垒,船工说:再不能前进了,河水冰冷刺骨,有的地方深过头顶。
竹山县文联主席华赋桂10次进峡谷探访,他写道:进入大峡谷,花香扑鼻,鸟语入耳,不多久便看见一片茂密的桃树林,可谓“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继续前行便进入小武陵峡,更加奇幽,两岸山壁如刀削斧劈一般,天空只是一道弯曲的白线,光滴滴的岩壁上横生出参天大树,
当日上午11时开始,一行3人改走山路,天黑时终于翻过海拔1800米的驴头山,到达武陵峡谷上游出口-----桃源村的一个自然村落。村子住着12户人家。借宿山顶农家,次日清晨,站在山上往谷底一看,果然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邹义龙说,在这条20余公里长的武陵峡谷里,还有一处开阔地,住着几户邓姓人家。
自给自足的老人曾问-----
“毛主席他老人家现在身体可好?”
8日晨,记者借宿的陈姓人家杀了一只大公鸡招待“外来客人”。
户主陈文章今年86岁,他有11个孩子,长子已60多岁,最小的女儿也有35岁了。女儿均嫁到山外,几个儿子仍住在山坳里。这些房屋大都建在悬崖边,全是用泥巴夯筑的土墙,再盖上青瓦。
早晨7时许,陈家四子陈明喜牵着骡子上山,他对记者说:山坳里很少有外人来,以前只有收农业税的人进来,现在农业税免了,收税的人也不来了,不速之客只有成群结队来偷包谷吃的猕猴和玩耍的飞狐。
52岁的陈明喜说,村里陈氏约占一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猪长大了都卖不出去,因为谁都无法把肥猪抬出陡峭的大山。
去年底,在全国“农湾改造”工程中,山坳里的人家先后用上了电灯、电话和电视。此前,很多人还靠桐油灯照明。
当日上午,记者一行徒步约1小时抵达武陵峡谷底部。沿途飞瀑流泉随处可见,河谷里有水田十数亩。谷底住有一户人家,户主王定喜到山坡耕地去了。女主人、31岁的曾立萍怀揣着一只小猪刚刚回来。记者跟她有一段对话:
“现在国家主席是谁?”
“不知道。”
“那你知道邓小平吗?”
“不知道。”
“你听说过毛主席吗?”
“毛主席,我知道。”
华赋桂说,山坳里一位老人曾问他:“毛主席他老人家现在身体可好?”
20多名专家考察论证
竹山自古就有“武陵”“桃花源”名
华赋桂是“竹山桃花源”的发现者和极力推介者。
1991年3月的一天,还在官渡镇任教的华赋桂在堵河捉鱼,一路行至武陵峡口。石门虽被树木杂草遮蔽,却有光透出。他放下鱼篓钻进去,只见桃花遍野,古木参天,感觉极像《桃花源记》中的场景。
调入竹山县城工作后,华赋桂查阅《竹山县志》,奔赴北京、武汉等地博物馆查阅典籍,并到全国各地的“桃花源”考察,他坚信惟有“竹山桃花源”才是真源。
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长期致力于民俗历史文化研究,他曾三次赴竹山实地考察武陵峡。4月14日,记者返汉采访张良皋教授时,他提出如下依据:
其一:《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竹山。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
尤其是,峡谷入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属竹山县官渡镇;出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乡,属竹溪县。“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乡也好,桃花源这个地名不是现在安到这里的,而是古已有之。”张良皋说。
其二:《桃花源记》里说,武陵渔人从桃花源出来后,把这事告诉了郡太守,太守便派人寻找。后来南阳刘子骥听说此事,也欣然前往。二人均未果。古时信息不畅,分析起来,这个郡肯定与南阳很近,所以南阳刘子骥才会听说此事。而与南阳相邻的郡只有上庸郡。因此,桃花源在竹山的可能性更大。
其三:桃花源人是避秦乱而躲到山里去了,而秦乱就是发生在汉中郡与南阳一带,这里是古战场,因此附近老百姓会就近跑进隐蔽的大山中。
其四:这里的自然景观,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很不易于寻找,连世世代代生活在附近的当地老百姓都很少进去。
除张良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尹虎斌博士、刘宗迪博士、北师大的康丽博士等来自北京、武汉的20余位专家相继到竹山县官渡镇的武陵峡谷考察过。他们认为,无论从地容地貌还是从历史文化上讲,竹山桃花源更像原型。
已达国家4A级景区标准
南北“桃花源”“武陵源”可并存
全国现有30多个地方叫“桃花源”,其中以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风景区、张家界的武陵源名声最盛。
记者联系桃花源风景区采访时,该景区坚称是桃花源的真源。但据《桃源县志》记载,桃源县是宋朝太祖乾德一年(公元963年),由转运使张咏根建议仿陶渊明作的《桃花源记》一文之意而设置的。而这时,陶渊明已死了600多年。
张家界的武陵源也名声在外,但这是1982年由黄永玉先生命名的。
虽然湖南常德一带,汉代也曾经设武陵郡,但竹山武陵县的设置在秦朝就有了,时间要早得多。
历史学家石泉先生考证,中国古代地名搬家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许多地名相同。如湖南常德一带的武陵郡、大庸郡,就是从湖北竹山复制过去的。不仅如此,湖南湘、资、沅、澧四水都可以在湖北找到出处,如湖北汉水古称襄江,湖南湘江就是搬用这一地名。
张良皋教授建议:由于竹山桃花源无论从自然景还是历史文化角度上讲,都十分有特色,因此可与湖南的武陵源、桃花源并称为“南武陵”、“北武陵”或“南桃花源”、“北桃花源”,二者可以并存。
4月17日,记者还采访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的邓爱民博士。邓爱民等专家经实地考察后已写出长篇报告,认为竹山武陵峡谷美不胜收,已达国家4A级景区的标准,完全符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条件。本报记者蒋绶
姜宗俊 通讯员邵义龙
责任编辑: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