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工作人员对济南一座古建筑进行平移
本报特约记者 潘 锋
中国最大的古建筑平移工程河南慈源寺平移工程日前正式启动,慈源寺内的三座主要
寺庙,将沿着一条450米长的轨道平移到400米外的“新家”。如果成功,这项工程将创下一次性平移建筑数量最多、距离最长、转向次数最多等多项世界纪录。
400米外是新家
据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杨焕成研究员介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横水镇马店村内的慈源寺,始建于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承担此次平移任务的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杜启明告诉记者,由于安林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从寺院中部通过,考虑到寺院大雄宝殿、三教堂、文昌阁三座主要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决定对上述三座文物建筑实施整体平移。其他九座建筑实施“解体组合”的方式搬迁,也就是说,拆了之后按原样、用原材料重建。
慈源寺新址位于现址西南方向,海拔约310米,寺院的“新家”距离老家大约400米左右。现在,慈源寺寺内3座主体建筑正在轨道上缓缓移动,预计“走”完全程大约要20天。
10层大楼移30米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张鑫介绍,建筑物的整体平移技术在欧美国家应用较多。现代整体平移技术始于20世纪初,1901年美国依阿华大学科学馆平移工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这座楼至今仍在使用,已经历了百年考验。
在以后100多年里,许多国家都有过移位工程的成功范例。如1982年英国伯明翰的一个会计事务所被平移到了5英里外的地方。2005年,我国山东济南一座有80年历史的古建筑在原有的位置上向西平移17米。在2003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面记载,世界建筑物平移纪录是由哥伦比亚人在1974年10月26日创造并保持的,那座大楼建筑物总重量7700吨,高8层,平移距离28.95米。2004年,我国广西梧州市一座10层高,总重量1.3万多吨的大楼被成功平移了30多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创造这一新世界纪录的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副院长卢明全向记者介绍说,平移的基本原理是将建筑物在某一水平面切断,使其与基础分离变成一个可搬动的“重物”。简单地说,国内外平移时一般都是将建筑物顶起,然后置入平移设备,在新旧址间安装行走轨道,通过施加外加动力将建筑物通过辊轴移动到新址。
卢明全说,在平移过程中,重点是要控制好推进速度,如果速度快了有可能将建筑物推倒。另外,要防止“跑偏”,即由于个别辊轴前面有一些小障碍,如一个小沙粒或者小石子,或辊轴的摆放方向问题等都会使建筑物在平移过程中偏离预定方向,跑偏就如同火车出轨一样。
需要解决6大难题
在谈到慈源寺整体迁移保护工程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时,杜启明说主要要解决六大方面的难题。一是为节省资金,慈源寺的三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将共用一条轨道,是目前一次性平移建筑最多的工程,轨道质量好坏成为平移的关键;二是以往平移大多是水平移动,这次平移两地高差3米多,经调整高差还有1.5米,是降坡移动,移动过程必须采取降坡滑动等高难度技术措施来防止建筑物自动下滑;三是移动的3座建筑始建于唐代,这是目前世界上平移年代最早的建筑,在平移过程中如何确保文物丝毫不受损伤,是技术人员面临的又一难题;四是这次平移轨道长度450米,破古建筑平移长度的世界纪录;五是为了调整高差,有些地方挖沟有些地方填土,因此地基必须能够承重;六是国内古建筑平移轨道可以转弯而建筑物一般不转向,慈源寺坐北朝南,要到达迁移后的新址,仅轨道就要转三次大弯,建筑物在迁移过程中,还要在轨道上转身十几次,建筑物大小不一,平移时建筑物有的横着走,有的竖着行,初步估算要总共转向十五六次才能各自到位,这些都是创纪录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三座主要建筑都是土做的基础,要让这些建筑平移,必须有一个托盘托住它,托盘下面再做一个移动轨道,大约450米长;在千斤顶的推动下,它就缓缓顺着轨道向前移动了。此次搬迁采用了“移形换位”法,具体说,就是先用钢棍、钢板把建筑物整体捆绑,然后把建筑物下面掏空,再用千斤顶把建筑物顶起来使其悬空,接着在下面建一个钢筋混凝土轨道,以便实施平移。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