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早报版面图 > A37 > 正文  
 
青岛老照片15剃头挑子一头热

青岛新闻网  2006-04-15 02:05:26 

 

在清末,欧洲人的镜头似乎特别偏爱剃头挑子这一中国民俗风情
    这幅照片来自1911年1月4日从青岛寄往德国的一张明信片,记录了早已远离我们生活的街边剃头挑子。照片的拍
摄地点和时间暂无确切记载,印刷发行地为青岛。

    摄影者记录下的这个影像,显然不是一个抓拍的场景,这让许多人会立刻想到“看着我,笑一笑,一二三”的照相经历。也许,画面中的人们根本听不明白摄影者说了些啥,因为他们的脸上没有露出我们照相经验中的“笑一笑”;或许,这就是摄影者想要的中国人表情吧。

    照片背景是在一个看似不太深的街巷里。坐在中间的是剃头匠,这并不是笔者随意猜想,而是曾经在另外一张老照片上见到过他给别人剃头,套用现在的话,这个剃头匠在当时属于出镜率较高的“明星”。按中国人的规矩,中间这个显赫位置不应是剃头匠这等下人坐的地方,想必在洋人摄影者眼中,剃头匠才是这幅照片的主角,而其他人只好听从洋人的安排。从穿戴上看,在剃头挑子旁等待理发的是一家有钱人:坐在火炉边的是这家的老爷,两位穿白长衫的年轻人可能是孙辈,穿暗花黑缎棉袄的像是老爷的儿子、孙子的爹,右边穿粗布长袄人可能是佣人或者管家什么的。而最后排,伸长脖子探出头的瓜子脸男子,恐怕是个上前看热闹的路人了。这幅照片最让人费思量的是右边那位穿粗布长袄的佣人或者说管家。不知何故,他不看镜头倒在看剃头匠。瞧其侧面的神态和表情,似乎在说:剃头的,别没数,这也是你该坐的地方?!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说罢了。

    说起剃头挑子,来历还有一段严酷乃至血腥的历史:

    明末清军在关外时,汉人投降或被掳去后,都要以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清朝建立初,统治者立即颁布“剃发令”,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限令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去前额和四周的头发,将留存头发编成辫子垂之脑后,对于违抗或迟疑者一律斩。而在汉人心目中,身体发肤乃父母所赐,不可任意损毁,为此,许多人抱着“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的信念丢了脑袋。据说,“剃发令”颁布初期,清兵“剃匠负担游行于市”,担子里不仅装着火炉、铜盆、剃刀等剃发工具,还插着一个旗杆,上面挂着“剃发令”,谁敢违令拒绝剃发,就把脑袋砍下挂在旗杆上。后来,剃发成了习惯,这担子就演化了剃头挑子:一头是个小火炉,上有铜盆温着热水;另一头是一个小木柜子,抽屉里放着理发工具;原先挂“剃发令”或者挂脑袋的旗杆,变成了挂毛巾的架子。

    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欧洲人似乎对剃头挑子这一中国民俗风情特别感兴趣。在清末,无论是殖民地的欧人统治者,还是来华的欧洲游客,他们的镜头会偏爱剃头匠和他的挑子。或许,他们知道这剃头挑子和理发行当的来历,或许,他们只是对当时中国人独特的发辫感兴趣。然而,从画面上中国人的神态看,这个照相的洋人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七十六)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 老熨斗换雅戈尔纯棉免熨衬衫
· 雪佛兰春季路演看车报名赠送精美礼品
· 环亚西文“现代英语”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八班开始招生
· 青岛国际车展网上订票处
· 法国国家级音乐学院再次来华招生
· 6个月无限量免费英语课程!
· 苏宁打造中国零售信息化TOPONE工程
· 五色土-打造国内不动产抵押第一品牌
· 备战2007MBA免费咨询会
· 青岛香港东路建飞广场网点出售
· 成人夜校 经典英语课程
青青岛短信中心
>>点击进入短信频道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