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宋蕾) 针对各地确定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普遍超过中央提出的总目标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苗头,国家发改委日前向各地政府敲响了GDP增长“减速”的警钟。
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发改委加强对地市州、县市“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的指导,明确省级“十一五”规划中的增长速度
指标不得层层分解,避免层层加码,引导各地市州、县市科学合理地确定增长速度目标。
GDP增速从7.5%到13%
“各地‘十一五’规划方案出台之后,所定的GDP增长计划令人担忧。”昨天,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一位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在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7.5%。而日前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透露的数据显示,在全国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计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为8.5%。
“如果各地区所属地市州、县市在省基础上再层层加码,并据此实施、考核,后果十分严重。”发改委的通知中称。
宏观研究院的专家表示,如果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增长方式难以转变,产业结构也难优化,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也很难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据了解,河南省和大连市已率先对此通知作出回应。河南省昨天表示,其“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增速目标定为10%,这个增长速度已经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也将同时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五”降低10%。
指标层层分解
通知强调,地方政府没有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存在误解。
“各地区不应根据本地区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要求来倒推‘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通知明确指出,关于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的目标是就全国整体而言,不是按各级行政区划衡量的,并不要求每个省区市、地市州、县市甚至乡镇都要成为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0美元衡量的“小康地区”。
其次,“不应把地区生产总值的排位或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唯一途径。”通知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不是单纯地缩小区域之间、各层级行政区之间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要使不同地区的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环境脆弱地区也不适合高强度开发。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长期的资源透支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我国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已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若再按照较高增长目标的要求进行开发,势必大大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使更多的国土成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削弱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央提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目的就是明确哪些区域要承担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哪些区域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改变政绩考核标准
“出现上述状况的相关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观点没有转化。”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效清对本报表示,由于我国政绩考核与GDP挂钩,注重GDP排位,导致部分地区省、市、县越向下,GDP越攀升。
为此,昨天的通知中也着重指出要建立全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机制,以求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通知称,要将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耕地保有量和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等内容纳入绩效评价。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对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环境保护。
据悉,发改委此前已会同有关部门把耕地保有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重要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求确定经济增长目标自恃参考对此的研究测算结果。
责任编辑: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