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供热季即将结束,供热企业又面临着新的课题,即如何提高供热设备利用率,使其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联供”:给供热企业带来新希望
观察与思考
因其环保、节能、舒适的特点而为市民及社会各界广泛接受的集中供热方式,在青岛虽然仅有20年的历史,但发展却
十分迅猛。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作为城市配套建设中重要内容的集中供热,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据了解,目前全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米,并逐年高速递增,但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然而,近几年来,供热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供热设备利用率又偏低,这使得许多供热企业举步维艰。
供热企业如何挖掘潜力
那么,供热企业到底还有没有潜力可挖?寻找这一答案,必须先得从供热企业的设备利用率说起。按照现在绝大多数供热企业的运行方式来,只有在冬季采暖期设备才投入使用,其它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利用率只有30~40%。如此之低的利用率,要想通过节能降耗去达到增收的目的,是难以办到的事情。
要想真正走出困境,记者认为,供热企业必须首先改变非采暖期设备、人员闲置的状况,从怎样提高设备利用率,使其创造更多的价值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供热企业的产品是“热”,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专长是如何生产热、供应热。供热企业的优势,就是要围绕“热”做文章。
怎样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发挥自身优势?供热企业应该在怎样“自救”上寻找出路。
集中供冷:国内已有成功先例
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太原热力公司介绍在当地火车站候车厅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实现集中供冷的信息,引起了青岛开源集团决策者的关注。前不久,他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专程前往取经发现:只要对原有热力站稍加改造,蒸汽从热力站出来后,通过制冷变成冷风,再从风机口送出,即可达到制冷效果,而供冷费用每平方米只有9元。而这,显然是提高供热设备利用率的成功尝试。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夏季制冷主要采用分体式电空调。这种方式,不但能耗高,而且存在着噪声、滴水扰民、室外机影响建筑物美观等问题。近年来,室外机高空坠落伤人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加上氟立昂的使用,受到环保专家的普遍质疑。去年由于电力紧张,国家首次给空调使用设定了控制温度,从中可以看出空调制冷面临的尴尬。即使是使用了中央空调系统的单位,也只有少数高档写字楼、宾馆、机关办公楼等。这种限于单体建筑的“独立”供冷,相比一家一户的空调制冷,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据悉,广州大学城集中制冷项目已于2004年投入运行。根据测算,该项目通过区域集中制冷,项目投资比建筑物单独设置中央空调可节省1.3亿元,减少电力设备投资1.7亿元,运行成本比分置式中央空调降低28%,节能效益显著。
建立集中供冷系统,除节约投资及节能效果明显外,还有以下优点:一、有利于优化城市整体规划,提升城市形象;二、由于噪声源相对集中,制冷区域会降低噪音1至2个分贝;三、室外大量冷水管网,可制冷区域平均环境温度降低2至3度;四、废气集中排放,制冷区域室外空气品质得到提升;五、扩展性强,哪里需要新增大楼或居民小区,管道接过去即可完成。
另外,生活热水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目前家庭主要靠燃气和电热水器自己烧制,或者通过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式热水器获得。太阳能热水器固然节能环保,但却影响建筑物美观,楼顶安装也容易造成居民争议;且存在着低层用户不便使用,恶劣气候易损坏,受天气影响明显等缺点;电热水器则是居家的耗电大户,而且大部分时间并不使用,其散热造成的能源浪费也不少。
如此看来,供热企业怎样利用现有供热资源,给用户常年提供热水的问题也该提上日程。这个问题并非没有先例,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集中式生活热水已是房屋的基本配套之一。目前,我市个别宾馆和高档小区也采取了集中式生活热水。
“三联供”:走出困境的希望
实现集中供冷,技术层面上对供热企业来说并不很困难,只需要对原有的热力站加以改造,安装制冷设备即可,供冷管道可以与供热管道共用。专家表示,只要有集中供热的地方都能实现集中供冷。同样,实现集中式生活热水供应,在技术上就更为简单了,只需在原有热力站加装生活热水换热设备、消毒设备和循环设备,通过专用管路送至用户即可。高科技的新兴材料,使得热水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受到二次污染,可极大地方便用户的日常生活。
如是,经过改造之后的热力站,就不单纯是为冬季供热服务了,而成为了集供热、供冷、供生活热水功能于一身的多面手了,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集中能源站”。通过“三联供”改造,原本专属高档宾馆和小区的奢侈品———集中制冷和集中式生活热水,就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居民们可以像使用自来水一样方便的使用冷风和热水。与此同时,供热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可以大大提高,走出困境就会大有希望。
很明显,“三联供”将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源效益也十分显著,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都有益处,同时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东部今年推出试点方案
从以上可以看出,“三联供”的提出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也是一种通过“开源”达到“节流”并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方案。据悉,青岛开源集团在对国内外项目作了充分调研后,经过可行性研究,果断提出了对原有供热系统的供热、供冷、供生活热水“三联供”改造课题。目前,这一课题已经引起了国外一“世界500强”跨国集团的重视,提出要提供资金、技术与开源集团合作开发、改造,并有望于年内建成试运行。
采访中,开源集团总裁刘星吾表示,供热企业的困境,考验着企业的承受能力,面对严峻的大环境,企业有许多无奈,但又总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解决。“三联供”的提出,本身就是自我加压。这位企业决策者谨慎地说: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人们的观念以及承受能力也许会受一定限制,但我们准备先行选择一些大型办公、商业区域及新建小区,利用集中供热管网实施集中供冷试点。据了解,该集团东部热力公司将以奥运为契机,今年要率先拿出方案,争取尽快立项。
本报记者 宁方正 本报通讯员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