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之一”,这是许多专家在分析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时常说的一句话。什么叫“政府投入不足”,什么叫“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这话对老百姓未免艰涩难懂,找不着北。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
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用了一组切实的数字,进行了解读。(注:以下几组数字来源卫生部统计。)
个人支出医疗费上涨
第一组数字: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3.17%,到2003年为5.65%。
第二组数字: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上世纪80年代为51.9亿元,到2003年为1137.8亿元,增长了23倍。
第三组数字:总体医疗费用,上世纪80年代为143.2亿元人民币,到2003年上升到6623.3亿元人民币,20多年增长了40多倍。
解读:在20多年中,国家对医疗投入在GDP中的比例明显增加了,数额也加大了,但政府投入的增加和费用的增加并不平衡,费用增加了40多倍,投入才增加了23倍。在这种不平衡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医疗费用中——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百姓看病所花的钱里,政府出的占多少?保险占多少?自己掏腰包又占多少?这三者的格局在发生着变化。
第四组数字:政府出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36.2%,到2003年为17.2%。个人出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21.2%,到2003年为55.5%。
解读:第四组数字说明,经历了20多年后,在人们看病的总体费用中,政府出的比例下降了,出的钱少了,个人支付的比例上升了,用于看病的钱大大增加了。而看病贵的核心,正是个人负担太重。
第五组数字:89%的人觉得用于看病的钱在家庭开支中的比例上升了;60%的表示看病贵很明显;90%的人对医保极不满意。
基层医院萎缩严重
再看“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钟南山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尤其是城乡分配不均匀。
第一组数字:城市医院病床的床位数,上世纪80年代平均为35%,现在为65%。说明来城市医院看病住院的人在增加。
第二组数字:农村乡镇卫生从业人员数,上世纪70年代平均为350万人,到80年代降为250万人,最近更降为不到50万人。
解读:上述两组数字说明现在去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人在减少,乡镇卫生院在萎缩,医生在减少。即是说,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由于基层医院包括社区医院的萎缩,百姓患病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以至于最后拖成大病、重病,这时看起病来肯定就贵了。这种医疗现状所透出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的医疗方针是重视治疗而轻视预防,没有以预防为主。
本版文字 信息时报记者 李劼 整理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