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特别报道 > 正文  
近七成单身女性社交贫乏 中国第三次单身潮来临

青岛新闻网  2006-03-08 10:05:35 北京晨报

  
 

  核心提示:解读职业女性单身困境

  目前,单身职业女性的比例升高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关注一下单身职业女性这个群体。对她们来说,单身是洒脱还是无奈?是清醒还是迷茫?近日,北京晨报与新浪联合调查了适婚单身职业女性
的生活状态,共同解读当代职业女性的单身困境。 晨报调查

  五成人择偶重情不重财 单身原因 逾六成人找不到适婚者

  ●调查结果 

  5%的人选择不结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4000多名接受调查的适婚单身职业女性中,表示“希望30岁以前就结婚”的占57.39%,表示“不结婚”的仅占5%。

  为什么渴望结婚却单身?有66.47%的女性表示,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表示因“喜欢单身,无拘无束”和“不相信一成不变的爱情和婚姻”而单身的女性各占12.04%和12.74%;仅有5.03%的女性表示“工作压力大,没时间恋爱”而单身。

  ●单身自白

  单身是一种无奈

  讲述人:小梅,网站编辑,34岁

  我觉得很少会有哪个女人是真正不愿意结婚的,她们单身,是因为她们不得不单身,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结婚的人,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因为择偶条件太高,或者是喜欢时髦,觉得单身生活潇洒,或者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恋爱之类的。其实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人,我原本最希望30岁之前就能结婚的,现在看来,我希望35岁之前能嫁掉。

  择偶条件 逾五成人首选“情投意合”

  ●调查结果

  经济实力仍是择偶重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坚持择偶要“有感觉”的单身女性还真不少。在回答“择偶最看重什么”时,54.46%的女性首选“只要情投意合,有感觉”;其次是“对方一定要有房,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事业”,占37.48%;仅有3%表示看重“对方的家庭状况”;1.13%表示“对方一定要长得好看,可以让姐妹们羡慕”。

  ●单身自白

  择偶首先要“有感觉”

  讲述人:Tracy,外企员工,29岁

  我择偶的条件并不高,这个人不需要太好看,不需要太有钱,但一定要“有感觉”。但具体是什么感觉,我也很难说清楚。有很多朋友都嘲笑我不现实,说我都奔三张(快三十岁)的人了,还看重什么感觉。可是对我来说,如果没感觉,那结婚不就完全成了一个形式?

  单身压力 近七成人缺少社交活动

  ●调查结果

  最大压力来自孤独

  对于适龄结婚却单身的女性来说,最大的压力是什么?调查显示,34.97%的女性表示,单身最大压力来自“孤独,没有安全感”。其次是“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询问和催促”,占31.46%;还有25.9%的女性表示最大压力是“红颜易老,担心年龄越来越大”。

  此外,随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结婚,不少单身女性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调查表示,有近七成的单身女性假日选择独自在家、独自逛街郊游或工作,选择和朋友聚会聊天的人只有26.24%。

  ●单身自白

  朋友圈子开始变小

  讲述人:红蕾,公务员,30岁

  我对“孤独,没有安全感”深有同感。节假日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就越发觉得自己很孤单;随着朋友陆陆续续结婚,自己渐渐发现融不进去她们的圈子,朋友圈就开始变小,而自己也慢慢就不喜欢凑热闹。

  现在休息日,我大多都呆在家看碟、洗衣服、整理一些杂务。虽然呆在家很舒服,但偶尔也会心慌,好像世界忽然就剩下自己了,我都担心我会不会就这样静静地老去。

  性生活 近五成人对性“随缘”

  ●调查结果

  半数人不拒绝婚前有性

  调查显示,对待性,48.1%接受调查的女性表示“随缘,无所谓”;20.31%表示“结婚前坚决不发生性关系”;表示“可以有长期性伙伴”的占18.53%。

  ●单身自白

  不会为“他”守贞节

  讲述人:李非,美容师,27岁

  随缘不是乱来,而是说,不一定坚持非到结婚才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该发生的时候就让它发生,无所谓。不过,这是以自己心甘情愿、爱惜自己为前提的。我无法预料哪一天才会遇见自己要嫁的那个人,所以我不会去等,去为他守贞节,那太虚无缥缈了。

  社会既然对男人婚前性行为很宽容,就应该给予女性同样的宽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感受,遵从自己的需要,才是爱惜自己。

  消费方式 逾三成人攒钱为买房

  ●调查结果

  15%攒钱给自己充电

  “单身女性更愿意如何消费?”30.35%的女性表示“攒钱买房子”,超过了“买衣服和美容” (仅占30.02%)。此外,“职业充电”和“业余玩乐”分别约占15%。

  ●单身自白

  有房才能进退两易

  讲述人:洋洋,32岁,自由撰稿人

  买房子可以结束租房的漂泊感,还可以填补单身安全感的缺失。我给一些杂志社投稿,每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元,能攒多少就尽力攒下来,虽然离买房遥遥不可及,但我要努力攒够房贷的首付,到时候买个一居,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等有一天找到可以嫁的人,如果对方有房,这个小房子就可以出租或者让父母过来住,如果对方没有房,也可以考虑先住这个小的,然后再一起攒钱买大一点的。

  但是单身买房也比较麻烦,听朋友说,男人大多都不喜欢娶有房的女人,不知道是什么心理作怪。若是果然如此,那我攒钱买房岂不是更嫁不出去了?

  寻找男友 近三成人热衷一见钟情

  ●调查结果

  九成人拒绝婚介

  “你希望怎样找到可以结婚的人?”调查显示,单身女性仍热衷“一见钟情”,占29.23%,其次是“一起共事的人”占20.66%;“亲戚朋友介绍”占20.1%;而选择“通过婚介”的则仅占0.75%。

  ●单身自白

  40岁前相信一见钟情

  讲述人:慧慧,导游,28岁

  可能等我到了40岁,我就不会再渴望一见钟情了。渴望与一位男士一见钟情,然后嫁给他,这是每个女人的浪漫天性。可能现在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面临的诱惑都太多,不再像以前的男女那样见世面少,所以一见钟情其实很难发生了。但是我愿意挑战,挑战的年限是40岁。

  一起共事的人,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但那似乎不是爱情,因为我觉得工作状态中的男人可敬,但不可爱。大概在男人眼里,女同事也是如此。所以,我不太可能嫁给一个“一同共事的人。” (记者 王娜)

  权威解读

  中国第三次单身潮来临

  某高科技公司共有员工800人,其中700人没有结婚。

  北京某报社一个采访部门的女性记者和编辑近20人,已婚者只有两名。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第三次单身潮正来临。

  一份人口普查的数据称,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之众。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

  诙谐的北京人用“北大荒”这个词来称呼北京单身女性这个特定的群体:“北”,生活在北京的;“大”,大龄女青年;“荒”,没有结婚、身边没有固定异性朋友,用北京话说身边“荒”着的。

  新中国第一次单身潮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革命年代,很多人无暇顾及个人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是遵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1950年5月,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

  上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单身潮来袭。“文革”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其中主要的还是女性。因为很多男知青在下乡时接受了当地的女青年,恋爱成家。可从大城市来的女青年却很难接受当地的男青年,宁肯单身也不愿“下嫁”。1984年,中央甚至还专门召开过一次会议,讨论30岁以上未婚青年问题。

  相对于前两次“单身潮”,没有人再把如今的“单身问题”称为一种危机,更没有政府组织专门为如今的单身男女来“解决问题”。如今单身潮的主角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二十八岁到三十八岁,收入颇丰,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单身,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活选择,而并不是“自身条件困难”。

  与中国大城市的白领相比,中国广大中小城市青年的婚恋并没有酿成所谓的婚恋危机。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竞争压力更小,他们过惯了稳定的生活,自然希望有一个家庭来让自己的生活更为规律,而他们相对来说要面对的诱惑也更少,他们的个人目标不会像大城市的青年那样,有时候看起来有些虚无,而是更为实际一些。

  专家观点

  性+功利+情感

  当代婚姻“铁三角”

  单身女性越来越多的现象与社会的发展及女性对自身的认同是分不开的。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王金铃教授说:“女性对自由越来越看重,他们对于自由度的扩展会不愿意进入婚姻的约束。另外,职业女性对于婚姻的内涵越来越明白了。”王金铃提出,婚姻是一个性、功利、情感的三角关系。其中,“功利”包括生活琐事、人际关系、面子问题等。“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自己无法平衡这样的三角关系,因此她们更谨慎地介入婚姻。”

  调查显示,大多数女性保持单身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王金铃表示,这也反映出女性对婚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男高女低”这种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在女性思想中还是根深蒂固。

  农村女性加入“单身大军”

  除了城市中单身女性越来越多,王金铃还表示,目前,农村女性也加入了“单身大军”。另据调查,农村流动女性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女性,在25岁以上有1/5未婚,其中近一半没有男朋友。46%的流动农村女性表示“知音难觅”,31.4%的人表示自己“感情不稳定”。

  王金铃说,这些农村女性接受了城市文明,她们不愿意回到农村嫁给农民了,但能嫁给城市人的又很少。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也不得已加入了“单身大军”。

  同居引发“亲密关系暴力”

  调查显示,一半的单身女性不排除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专家表示,很多单身女性存在着有“亲密关系”的状态,在她们当中,“家庭”暴力问题同样存在。

  中国公安大学副教授荣伟毅告诉记者,目前,婚前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暴力”问题在这部分群体中大量出现,女性同样处在忍受男友暴力的状态中。但目前,对于这部分“单身女性”缺少法律保护。“国外称这种问题为‘亲密关系暴力’,我们学者正在呼吁给这些‘单身女性’以保护。”(记者 代小琳)

责任编辑:屠筱茵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金融时报》:中国的“免费午餐”何以长盛不衰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胡可为潘金莲平反
漂亮女大学生休学当保姆
张静初知性美女
空欢喜(图)
· 3月8日浪漫5分钟约会等你参加
· 成人夜校 经典英语课程
· 青岛香港东路建飞广场网点出售
· 伊美尔-打造岛城最美新娘!
· “感谢女人”三八节送给女人的礼物!
· 2006空调巨头洗牌元年
· 环亚西文“现代英语”
· 6个月无限量免费英语课程!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4月8日开学
· ★★★★★免费入住欧洲十国家庭
· 澳洲留学专本硕连读热招中
· 青岛银星院线最新影讯
青青岛短信中心
>>点击进入短信频道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

- 海尔冰吧融入客厅的另类冰箱
- 今日曙光灿烂 明朝彩霞满天
- 奥帆赛筹备工作情况
- 金时代-设计印刷广告代理
- 岛城小高层精品-温哥华花园
- 多家医院在线 为您解答疑难
- 海乐迪招聘启事
- 海尔中央空调企业建安装公司
- 城管行政处罚权条例征集意见
- 春节青岛海崂美食家宴(图)
- 岛城商圈沉浮启示录
- 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 2006青岛两会新闻网专题
- 青岛记者团风情蓉城行
- 春节旅游线路尽在旅游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