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坐火车不用买票,电力系统职工可享受免费“福利电”,电信职工装电话免费……“福利腐败”暗藏三大危机    据新华社电全国政协委员温
克刚和记者的谈话,直接指向了一个在医院、电力、燃气、电信、公交、供水、铁路、民航等垄断性行业内由来已久,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却无可奈何的灰色概念———“垄断福利”。    ■“福利腐败”在身边横行
   现状3月1日下午,为体验某些垄断性行业职工享受福利的状况,记者分头搭乘了北京的公交车和地铁,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公交系统的职工在非工作时间乘车均不买票。
   声音“这是公交公司的福利。内部职工凭工作证件免费乘坐本公司公交车,这是老规矩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和其他垄断性行业的福利相比,公交职工免费坐车还只是“小菜一碟”:铁路职工出门坐火车不用买票甚至可以享受卧铺待遇,电力系统职工每年可享受几十到几百度不等的免费“福利电”,电信职工装电话、打电话都有免费等优惠……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其实这些福利都是得到政策保护的,这些白吃白拿白占的福利,在各个垄断性行业的内部文件上都有明文规定。”宋绍华委员说。
   ■“福利腐败”暗藏三大危机
   现状近些年,一些垄断性行业尽管天天喊穷,但是种种内部福利却依旧是雷打不动。
   声音“假如企业确实困难,他们完全可以先削减人力成本、降低福利水平。他们却不会这么做,症结就在‘垄断’二字。他们可以借助垄断把不良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温克刚委员指出,“垄断性行业形形色色的福利,本质上就是一种腐败。它的蔓延和扩散,隐含三大危机。”
   首先是转嫁福利成本,以亏损为由以涨价的形式增加群众负担,引发社会信任危机。例如,水、电、气、油等行业近两年“涨”声不断,理由是:企业经营困难,成本增加,不涨不行。但事实上,这些“困难”行业却一直是高工资、高福利的代名词。“长此以往,必然会引发信任危机。”
   其次是加剧社会不公平。“你这个行业可以用特权为自己的职工谋方便,那我也可以,最终吃亏的是普通市民、农民等弱势群体,社会公平还去哪里找?”
   第三是加剧国有资产的流失。“垄断性行业尤其是公共事业性行业,享有不应该的‘福利’,就是私占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成本核算遏制“福利腐败”
   现状“这里有一个荒谬的事实:‘亏损’企业的员工拿着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工资,还享受种种福利。”方廷钰委员分析指出,以现在电力行业保守的职工人数100万估算,如果按市场价格对免费或优惠使用的电进行收费,每人向国家补交100元,国有资产账户上就能增加1个亿。
   声音如何遏制垄断性行业的“福利腐败”,防止这些行业通过涨价向消费者转嫁负担?政协委员们指出,必须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成本核算。
   方廷钰委员说:“必须核算清楚垄断行业的准确成本,然后协调专家、消费者代表以及企业方进行听证,共同决定产品价格。同时,要加快建立成本信息披露机制,由第三方的中介机构和被服务者对成本和服务质量进行审定和评估。”
   委员们指出,对垄断性行业职工及家属享受的特殊福利,必须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开清理。“一些内部福利折合成人民币也许没多少钱,但在群众眼里,就是特权,就是腐败。”温克刚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