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男人,总有离家开创自己天地的一天。属于我的这天已经到来了———我很幸运地来到澳大利亚深造。
2002年4月22日,终于等到了真正的开学。带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一大早,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赶往学校。很快填好了入学申请表,接下来就是入学考试。考试分听、说、
读、写。轮到我考口语的时候,女考官问我从中国哪里来,我问答“青岛。”她有些迷茫了,我于是尝试性地提起了“QingdaoBeer”(青岛啤酒),问她是否听说过。没想到居然歪打正着,考官突然高兴起来,说她知道青岛啤酒,还知道青岛啤酒写作“TsingTaoBeer”,而且,她还告诉了我正确的发音。她说,她喝过青岛啤酒,很好喝!哈!想不到,家乡的啤酒会在异国他乡救了我一把! 考官高兴地问我是否已经有了英文名字,打算读多少周的语言。
我回答说:“我的英文名字叫Leon。”我还告诉考官,我打算在校读25周的语言。后来才知道,运气好的话,只需要读10周的语言就可以。但我之前不知道,只听说要读25周语言,所以就这样回答了。
下午,考官在公布考试结果前,先说了说校规。我们作为澳大利亚的“海外学生”,必须要满足80%以上的出勤率,如果出勤率低于80%,学校将通报移民局。这样的话,我们的签证就有可能被注消。如果生病的话要去看医生,要有医生给你开诊断书(MedicalCertificate)。然后,上课要按时到,上课的时候要关闭手机。如果在学习上有任何问题,可以询问学生顾问(StudentAdvisors)。等等。说完校规之后,考官就给我们分了班,并发下了课程表。我一看,啊哈!不知是我超常发挥,还是考官因对青岛啤酒太感兴趣放了我一马,我居然可以直接上ES4的B班,也就意味着我很快就可以读高中了!
这学期我要上的课程是:ELRC(英语阅读课与听力课)、CALL(电脑课)和EnglishStudy(英语)。课程不多,早晨一般8:30到校,每节课时间长短不一,有时一小时一节课,有时是两小时一节课;下午最晚5:30放学。很难一天上满8个小时的课程。有时候,一天只上两个小时就没课了,有时甚至一整天都没有课。我们都是国内的高中生,一见这里的课程竟然如此稀松,真是心花怒放!
4月23日,正式开始上课。
步入班级的时候,我看到一张张黄种人的脸。他们正在闲聊。
不会都是中国人吧?我心中这样想着。也许因为我是新生的缘故,他们保持了片刻的宁静。等我入座以后,他们继续闲聊起来。我惊奇地发现,班上13个人,竟然有12个是讲汉语的中国人!我有些懵了。我希望看到一个大部分是西方人的学校,班上只有一两个中国留学生,课堂内外都是英语环境。可是眼前的光景……在这所为外国人开办的语言学院里,竟有97%的学生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
当然,中国人的多少也许并不重要,但关键是中国同学之间不用英语交流!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用汉语交流比用英语交流更省事儿。没有谁会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大讲外语,甚至许多同学旷课。澳大利亚的学校绝对尊重学生的选择,你学不学、甚至来不来上课,都是你自己的事儿。老师只管讲自己的课,根本不去管学生。
这种学校环境与我的理想差异实在太大了,我好像挨了重磅炸弹,“轰”的一下,“希望”就被炸飞了……不过,我有些不甘心,最初的日子,我不断地劝自己不能跟他们一样,要努力!所以,英语的水平提高得还挺快。(待续)
征集“青岛传奇人物”故事
如果您手中掌握有老青岛民间传奇人物的故事,诸如身怀绝技或传奇经历等,请将稿件通过Email:163zhangfang@或邮寄:青岛市太平路33号青岛早报文娱部,邮编:266001,发给我们,并请注明“‘青岛传奇人物’故事”字样。
李清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