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内多家银行网点告罄
◆国债热销凸显百姓理财尴尬
3月1日,是2006年凭证式(一期)国债发行的第一天。这一天,烟台人为国债而“发烧”!
7:30分,在期盼中等待
早上7:25分,记者赶到了中国银行烟台分行解放路营业
厅。虽然寒风刮的正紧,但是营业厅门口已经聚集了6位市民,记者跟他们攀谈起来。
“你们谁来的最早?”
“我不到7点钟就来了,应该是第一个到的吧。”62岁的李大妈答道,“今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了,担心排不上队,觉也睡不好。”
“这么早来真辛苦。”记者感叹到。
“这位76岁的大妈才最辛苦,她只比我晚来了一会。”人群中,一位76岁大妈的满头白发格外醒目。
“小伙子,你后面的位置给我留着,我有点事10分钟后就回来。”一位40岁的中年人拍着记者的肩膀说道。
8点,银行营业厅门前的市民越聚越多,几十位市民在焦急的目光中期盼“狗年”自己第一笔投资的到来。
8:35分,在喜悦中离开
离正式营业时间还差一刻钟,营业厅门前聚集的市民越来越多,中国银行烟台分行决定提前营业,满足市民购买国债的需求。
填单、核对身份证件、交付现金或者银行转帐,几分钟的必要程序过后,部分市民的脸上已经绽放出了开心的笑容。
“今天上午20元的工资总算没有白扣。”第四个买到国债的吴巧玲女士告诉记者,“我在一家私营企业上班,为了购买6万元的国债,昨天专门请了一上午的假,今天早早就到银行排队来了。如果买不到,那可亏大了。”
8:55分,在无奈中返回
8:40分,记者来到位于南大街9号的中国建设银行烟台分行营业厅,只见营业厅内人声鼎沸,几十位市民正在翘首期盼着银行能够快点办理业务。
时间还不到9点钟,银行的工作人员向等待的市民宣布:今年的凭证式一期国债已经销售一空。
“国债都到哪里去了?”有人提出质疑,许多市民只能在唉声叹气中离开。
过了半个小时,中国银行烟台分行解放路营业厅也传来消息,国债承销数量销售完毕。
9:30分过后,记者在这两家银行看到,仍然有三三两两的市民前来准备购买。
“国债哪去了?”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国库科获悉,这次我市承销的国债总量达3.47亿,共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光大、恒丰等7家银行发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各银行反馈的情况看,在9:50分左右,农行、建行的大部分销售网点国债已经告罄。”
我市承销的3亿国债难道会在短时间内被市民抢购一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工作人员道出了个中缘由:“实际上,国债的主要销售量不是让市民买去了,而是流向了大的投资商。目前各家银行对优质客户资源的争夺已经日趋白热化,在银行日均存款50万元以上的客户可以享受到普通市民享受不到的众多特权,比如优先办理业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这些优质客户,银行专门的理财经理会给他们量身订做多种不同的理财方案,在国债还没有上市之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被银行的这些优质客户预订。除此之外,银行可能会给自己的员工预留一部分国债,所以市民只能在各家银行剩余的国债公开销售份额中“争食”,原定一个月的发售期限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就销售一空也就不难理解了。
百姓理财尴尬日益凸显
从国债购买者的年龄层次看,中老年人依然是国债的忠实拥趸。作为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品种,多年来国债更是培育了稳定的消费群体。
中国银行烟台分行营业部副主任孙守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股票和基金市场低迷,不少中小投资者抽身撤出;投资型保险期限太长,普通市民难以接受;房地产价格太高,且变现手续繁琐;外汇理财倚重外币,普通市民只能敬而远之。且目前各家银行的理财市场主要面对中高端客户,老百姓理财品种的缺乏,导致了国债成为普通市民惟一的投资选择。”
从国债的火爆可以看出,普通市民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持续升温。无论银行、保险还是基金,只要推出的理财产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且能给投资者提供相对安全的保障和稳定的收益,就一定能够调动普通市民的投资热情。
本报记者 高春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