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空港建设,发展临空经济,促进青岛国际机场在今后五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民航运输业务量迅猛发展,客、货吞吐量分别以高
于15%、18%的速度递增。2005年,青岛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55万人次,行货邮吞吐量达到12.34万吨,在全国145个机场中分别名列第13位和12位,在民航发达的华东地区名列第5位。目前已拥有国内航线72条,国际(地区)航线14条,基本形成了由青岛向全国辐射、向亚洲延伸的空中交通网络。
这位负责人说,为了保持青岛国际机场可持续发展,我市已提出要加快建设青岛流亭国际机场,近期将努力完成飞行航运中心、生活服务中心、飞机维修中心、国际货运中心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末,旅客吞吐量达到960万人次,行货邮吞吐量达到21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市将以规划建设重点项目为依托,从四个方面提升空港能力。一是实施飞行区场道改造工程。今年将对现有跑道加厚处理,建设4条快速滑行道和相应联络道,新增站坪面积8万平方米,使整个飞行区等级基础硬件达到4E标准。二是明年上半年完成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国际航站楼工程,满足2020年前的需要。三是建设国际货运区2万平方米,完善国内货运各项功能,达到现代国际空港物流中心标准,远期将根据空港物流业发展需求,扩大货运区规模。四是争取“十一五”末期开工建设第二条跑道,以满足机场长远发展要求。
今后五年,我市将围绕机场中心区域,实施临空规划。初步规划,在机场以东3.92平方公里的空港产业开发区,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仓储、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和居民居住五大功能区。其中,占地120亩的青岛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正在兴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青岛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获海关总署批准,其中10万平方米的仓储区已建成。占地480亩的空港商贸区形成概念性规划。
同时,我市还将从四个方面释放空港经济功能,带动辐射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合理引导机场周边企业逐步向临空产业形态转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将朝着“临空”方向调整。二是依托机场特有的聚合效应,吸引生产、技术、资本、信息、人口等要素在机场周边聚集,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电子家电制品、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业。三是面向跨国公司派出机构、国内外航空办事处以及外向度高、时效性强的企业服务机构等,配套建设高档居住区和商务中心区。四是积极吸引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国内外大公司参与机场经营与管理。
(本报记者 刘芳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