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委、市政府近日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平安青岛”建设的意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新形势、新情况,部署了平安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提出了进一步拓宽创安领域、完善创安机制、提升创安水平的25项具体举措。
就超前预防、妥善化解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和纠纷,《意见》提出,要牢固树
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在出台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前要进行影响稳定的风险评估。要完善区(市)、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调解工作网络和各单位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重点加强街道(镇)综治、信访、司法、调解“四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规范化建设。
就巩固和深化“严打”整治长效机制,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意见》提出,要健全犯罪监测预警体系,实现警情信息主导侦查,精确打击各类犯罪。其中,以黑恶势力和“两抢一盗”犯罪为主攻目标,加大对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等打击治理力度;建立公安、工商、金融、税务、海关等部门重大经济犯罪线索情报会商制度,提高打击经济犯罪的主动性、准确性;建立健全建筑工地、娱乐场所、租赁房屋、车站码头、集贸市场、学校周边、铁路沿线、地下空间、城乡结合部等治安问题多发部位定期排查制度,综合整治、净化环境。
就严密实施动态化、立体化、科技化治安防控,增强公众安全感,《意见》提出,推进社会面治安巡防网格化,完善110、119、122“三台合一”和“三警联勤”机制,进一步整合并最大限度地将各种巡防力量摆到社会面上,提高见警率和打击现行犯罪能力;合理布建治安检查站和卡点,有效阻止犯罪分子跨地区作案;在城区强化社区警务室、居委会办公室、调解室、暂住人口管理办公室“四室合一”工作机制,在农村逐步推广民警驻村制、巡防制、包片制等警务模式和中心户长制、党员联户制、治安承包制、村民轮值夜巡制;进一步提高技防设施报警联网率和覆盖率。
在改进和加强社会管理,从源头预防、减少重大治安和安全生产隐患方面,《意见》提出,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管理制度,推行“以房管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严格实行租赁房屋安全许可、登记备案、税收征管、信息采集联网管理和承租人分类管理、检查函查制度;在三区五市大力推广暂住人口公寓化管理模式;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落户基本条件,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探索实行居住证制度,让外来人口持证享受到更多的市民待遇;加大服刑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孤儿、流浪儿童、未升学初中毕业生等无业、辍学、闲散青少年的分类管理教育;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团、民间组织、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并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废旧物品回收、旧货交易市场、典当行、公章刻制、开锁等特殊行业管理;强化公共娱乐场所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部门联动、检查清查、执法督办、经营管理档案、安全场所挂牌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知识产权,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市场”活动。
《意见》还就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平安建设,强化以责任制为主要抓手的综合保障机制等提出了要求。
(本报记者 戴谦)